双创下的创客教育课程模式探析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创客教育实践模式,课程和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在创客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创客教育课程模式和体系,将创客教育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相融合是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双创;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创客课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深度结合,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探索创客教育实践新模式,优化校内外资源、结合专业、面向创新、兼顾创业,构建独具特色、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创客教育体系,加快培养大量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1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大到生产关系的发展,小到生产工具的改变,创新贯穿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创新性技术人才,高职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是社会人才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顺应了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创新型技术人才就是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能,在新的岗位上,在掌握应用技能基础上,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实施创客教育须以此为目标,实施课程改革,优化创客教育课程模式体系,才能让学生的技术技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实施创客教育势在必行[1]。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如果在校期间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锻炼,踏入社会就会无所适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技术难题不敢大胆创新和尝试,不能突破思维和传统观念的壁垒,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锻炼,自觉提升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将来在社会工作岗位上才能厚积薄发,大展身手,有的放矢,创新工作思路,大胆尝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更多的工作难题,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
2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培养目标
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杨现民,2015),以“开放创新、探究体验”为理念,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2]。创客教育包含三大元素,即创客教育课程、师资、实践平台(创客空间),课程是基础,师资是关键,实践平台是载体[3]。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性。课程是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双创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创客教育实践模式实现的基本途径主要基于创新创业类课程设计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等[4],基于课程内容载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制作的综合能力。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制作、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5]。
3双创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创客教育课程模式
将创客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基于创新技能类培训实施创客教育,将新兴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无人机技术、3D打印、激光切割、热转印等技术培训视为创客教育实践模式之一。开设创新教育类相关的必修课程和多类型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课程过程概括为五个步骤:“创意收集―分组讨论―创意实施―汇报准备―项目路演”。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考核,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可将过程性考核比例设置为60%,课程考试比例设置为40%。从理论和观念上指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把学生变成创意者(批判性思维训练)、设计者(设计思维训练)、行动者(制作能力训练)和分享者(项目路演)。通过创客项目学生进行碰撞、分享,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充分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6]。但此课程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另起炉灶搞创新课程,占用课时,教学模式和形式易流于形式,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类教育实施创客教育。首先将创新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识课教育为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基础,将创新思维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教学和实训过程中,与专业教育融合,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建立“技术技能+创新素养”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模式,切实以专业为载体,形成有利于职业院校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创意、创业类技能大赛,开展院级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在第二课堂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7]。技能比赛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借助专业课程和实训才能起作用[8]。在课程和实训教学中需依据创客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目标设计,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打破教材和参考书对专业内容的限制,重新整合章节内容,删除陈旧的内容,可根据工作流程及内容主题进行组合,整合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设计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开发出可以布置的项目,以项目为出发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符合学生专业实际的教学方法。比如,引用与流程或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将内容分解为小任务进行简单模仿、重点讲解知识要点、经过探讨对任务再进行拓展模仿或训练、讨论应用情景、引导激发创新灵感、分团队完成任务、分享并互评任务及作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完成比赛参赛项目的提炼和团队组建。将课堂学习和实训中心视为鼓励学生“开放自主、创意无限”的实践空间,将课程内容中的任务设置、分解和完成视为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中真正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主要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7]。结合在线课程泛在化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慕课平台或其他在线教育平台,开发建设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类课程,供学生多元化学习,从发现问题出发,主要依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并设计出将这些方法付诸实践的可行路径。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减少学习成本。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学,随处学成为可能。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线上线下重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施智慧互动[9]。智慧共享通过数字图书馆、报告等在线资源,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学习。习题和自测及时掌握学习情况,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4结语
探索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践模式,加强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以通识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为载体,制定符合职业院校实际的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体系,突出创新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教师、课程、内容、方法等交互作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这种课程模式有利于加快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无缝对接,也是实施课程改革和创客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佑镁.当前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20-31.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1.
[3]万超,魏来.创客教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26-532.
[4]孙凤敏,王斌,潘珂,等.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高标准引领的新思路――2019年全国高职教育研究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9(36):29-34.
[5]田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与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6):47-51.
[6]刁爱军.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32-33.
[7]郭晓凤,刁爱军.高职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166-168.
[8]张双志.技能大赛提升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了吗?基于实训教学中介效应的考察[J].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9-25.
[9]肖纲领,商云仁,罗尧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58-62.
作者:张兰玉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