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纲领文件全面指导学前教育的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针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思想和技术,探索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一、国内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纲领文件全面指导学前教育的发展。据笔者统计,2007年至今,从国家层面了10份相关指导性文件。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学前教育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热点需求,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及周边产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构迅速成长,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城乡地区,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够满足当前家庭需求,机构内办学条件设施陈旧,教学水平差异性大,教师待遇差异大或待遇偏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缺乏评价标准,教学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等。另外,贫困地区幼儿的低入园率水平偏低,多主体办园的局面管理比较混乱,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还不够重视等问题,也制约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因分析
从目前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形势比较严峻,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笔者从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角度展开研究。总的来说,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1)经济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根本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说学前教育机构不能算是上层建筑,但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比一些东南沿海地区就能明显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也越先进,教育也先进,经济也就越发达,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更多地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这就意味着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间发挥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观能动性。(2)政策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导向因素。城乡政策壁垒问题是困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在推行新的户籍政策,旨在打破这种壁垒约束,解放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的教育公平。但目前依然在人员编制、办学性质、监管职责分工、财政支持等方面存在政策导向差异,导致不均衡现象。(3)人口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直接因素。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毛入学率远低于城市地区,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学龄前儿童人数总是偏少,另一方面,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乡村地区的突出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乡村地区正在摸索前进,目前看来,并没有比较成熟的机制和办法来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造成了乡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基数比较入学人数相对较大的情况。入学率偏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造成学前教育氛围不够浓厚不够严肃,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二)主观因素本文讲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因素,即教师和家长的因素。(1)教师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因素。笔者发现,城乡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教师信息化素养差距大等问题比较普遍。通过座谈走访,笔者总结出关于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有教师的学历背景、待遇、发展空间、评价考核办法、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对于学前机构的所提供的平台有一定的期待,往往乡村地区的学前机构留不住优秀人才。人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另外,乡村地区现有的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的同时,业务能力提升发展机会比较少,教师从业的初衷无法得到净化,认为学前教育工作就是哄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可以,这样的想法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乡村地区迫切地希望能够留下专业的教师。从学前机构想方设法“留住人”到教师想方设法“想留下”之间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发挥各方力量,尽快实现梦想。(2)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认可等观念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潜在因素。城乡地区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存在着显著差异。家长对学前教育是否重视直接关系着儿童在学龄前期间接受到的教育质量。笔者发现,城市的学前教育周边机构、及师资培训机构发展比较成熟,几乎在每个居民小区内或者附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智力开发训练、体能训练等这样的机构,家长们比较认可这样的机构学习模式,能够比较主动地给孩子提供这样的平台。但相比较乡村地区,这样的机构就比较少见,镇上可能有,村里几乎没有的局面很普遍,因为家长觉得孩子上这样的机构就是玩,在哪儿玩儿不是玩儿,不用浪费钱在机构里。所以,乡村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在学龄前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这些潜在地拉大了城乡学前教育质量的差距。
三、“互联网+”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本文主要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探索技术支持下的发展路径。在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宏伟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借助技术提升教育水平是必经之路。
(1)建立共享的、交互的、实时的、扁平的资源库。共享、交互、及时、扁平也是互联网思想和技术的特点,它同样适用于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发展。资源库之于教师,就好比食材之于厨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了丰富的食材才可能做出丰盛的晚餐。认识到了资源库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具有共享、交互、实时、扁平等特征的资源库的问题。“共享”就是具体共建共享,谁使用是建设,谁建设谁使用,简单来说,就是让城乡教师自己建立资源库,把专业的、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云端,千千万万的教师都来建库,千千万万的教师都来使用资源库。大家是一家,不分城与乡,不分东南与西北,资源在云端,我建我使用。“交互”就是让城乡教师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如建群、建微博等,随时随地与专家或者同行进行业务交流,探讨工作中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被整理收录进问题交流库进入云端资源库,以备城乡学前教师搜索参考使用。“及时”就是对资源库的建设是持续不断的,新的资源就像新鲜的血液一样不断注入进来,这里不光有专业的学前教师的教学思考、经验交流、问题交互,还有专家的科学指导、前言理念和技术支持。“扁平”就是指对资源库的管理和使用扁平化,对资源库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资源资料的把关,采用谁使用谁把关的原则,教研室结合课程需要以云端为依托建立本土化的二级资源库,对资源进行筛选和取舍,结合大纲规范管理、使用,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在二级资源库轻松获得文字或音视频资源来支撑教学活动。
(2)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加强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的学前教师队伍是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第一,利用网络进行广泛宣传,广纳贤才,不拘一格,增加编制,提高待遇,提供平台,鼓励高校学前专业学生加入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大业中,吸引优秀人才,把人留住是前提。第二,通过互联网不断提升现有乡村学前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的业务培训,并结合考核,对线上学习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线上培训的最大优势在于,不限时间和地点,不耽搁正常教学工作,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即可完成培训,针对学前教师紧缺,业务量大的情况,比较适宜进行线上培训。第三,建立城乡教师手拉手互助项目。通过互联网将城市和乡村教师结对,一对一实时交流探讨互助共进。同时,结合评优考核,对成效显著的手拉手结对教师给予评优加分,并建立样板,指导广大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帮助后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3)加大对乡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在笔者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乡村学前教育机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与城市地区的差距比较大。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加大对其相关的建设投入力度,为学前教育群体提供一个信息化的成长环境,越是农村偏远的地方,应该越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因为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广阔的世界,所以,他们更需要有一双眼睛,帮他们在羽翼未满时,见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新知的好奇心。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吸引学龄前儿童,让他们爱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他们在外面看不到的精彩。运用互联网思路和技术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优质的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体验人生的多彩,懂得生活的意义,认可生命的可贵,努力成长成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李银凤.“互联网+学前教育”促使学前教育与时俱进地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76.
[2]邓莉,彭正梅.面向未来的教学蓝图―――美国《教学2030》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01):37-45.
[3]张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教学变革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125+128.
[4]张秀霞.浅析“互联网+”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区域数字化资源共享[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2.
[5]樊青芳.“互联网+”教育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58(Z1):20.
作者:刘微雨 周畅 赵雪婷 李鑫馨 刘洋 喜斌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