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适应性解析
摘要: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利用成果导向模式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出适合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发展道路,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成果导向;会计电算化;适应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而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会计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实际反应能力,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与广泛应用,因此,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实践能力较弱、情感素养养成不够等问题。笔者利用成果导向模式,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且过于笼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掌握某一个软件的操作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此过于笼统化。尤其是部分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是让学生具备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掌握会计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但恰恰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得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的培养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对学生们的未来预期也不够明确,根本不足以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操作的重要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获得满足感,也会慢慢失去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兴趣。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师仍是课程学习的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事先准备好教案,给学生灌输知识。虽然近些年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变,但是仍有部分会计电算化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舞台,学生则成为了教学的配角,只能被动接受专业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丧失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锻炼,无法获得探究学问的成就感,使会计电算化课堂失去了活力。第三,对知识的积累过于看重,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电算化专业知识及操作程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追求的唯一目标,正因如此,师生都忽视了正确学习态度的养成。会计电算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与影响,知识情结过于严重,对学生传授知识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但知识固然重要,可学生们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学会思考问题,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这也是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第四,学生情感素养的养成稍显不足。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于刻板、冰冷,注重个体的单打独斗,特别是在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自私封闭的不良心态,十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事实上,学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外,还必须要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学会团队协作,这才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
2成果导向模式的特点及其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1994年,威廉姆•思巴迪首次提出成果导向模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强调的是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对教育成果进行明确,基于成果导向模式的教学过程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其开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通过学习获得学生的预期结果,使学生成长。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基于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将其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以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要想使成果导向模式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适应性,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制定明确的学习成果。成果导向教学出发点并不是教师应该教什么,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怎样的成果。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成果与清晰的成果路径,紧密围绕成果开展教学思考与教学计划尤为重要。如,以工资管理系统为例,要将学习成果定位在能够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上,能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的工资管理系统设置。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岗位工作需求相符。因此,基于成果导向模式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解决了传统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且过于笼统化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岗位,入职即可上手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第二,突出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上,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知识构建。会计电算化教师则应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如,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学习上,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事先预留问题,让学生们亲手操作,亲自总结、发现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实在是难以解决再给予相应的引导与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完全作为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旁观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而是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要为学生们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合理把控整个课程的走向。第三,注重成果的实现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果导向模式固然是以成果作为根本目标,但是成果的实现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只有让过程科学、合理,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与现实工作的良好对接。如,在以购、销、存财务业务为一体的管理上,在采购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考虑材料成本、质量以及最优采购量等诸多因素,在销售过程中学生则要强化自身的盈利意识,因为销售收入决定了利润。在存货的管理上,学生则要防止出现存货过多、资金浪费的问题。这一系列的管理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过程中,各个角色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完成各项分工作业,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是为解决问题和实现成果服务的。第四,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会计电算化学习是一个知识的融入、能力的提高、成果实现的过程。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尽办法获得会计电算化知识,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从而享受学习,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3结语
成果是能力的重要载体,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成果导向模式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未来发展意愿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方向。深入探讨与研究成果导向模式,将其更好地运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是今后会计电算化教师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曾宪胜.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吉林教育,2014,(29):89-90.
[2]王梦梦.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4,(32):47-48.
[3]黄翠云.试论如何提高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下),2015,(09):114-115.
[4]孙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中华少年,2016,(06):93-94.
[5]王艳.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4-65.
[6]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03):72-73.
[7]邓巧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2):45-46.
王庆彤 黑龙江职业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