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索
教育发展受所在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离开了社会环境教育就无从谈发展。因而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经济条件、文化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自身也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高校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就是主动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义不容辞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河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应的高等教育就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规模、结构,使之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发展高等教育要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区文化精髓,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科学研究表明,内部创新的三大要素主要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它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大学是三螺旋关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专家教授与科研院所的配合,研发高新技术,在区域内将高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把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协作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技术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高校的产学研水平。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美国加州大学卡斯特斯教授在1992年把“大学”称为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可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经济发展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其具有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并制约其发展。教育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离不开物质资料的供应,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从高等教育的产业特性来看,高等教育也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但是其投资回收期长,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投入。同时,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高等教育要想与之相适应就必须在结构、规模和内容上不断调整和变化。对于那些落后的和过时的专业就要及时淘汰,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避免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新兴的技术和专业,要多研发、多运用,使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快速发展,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源是工业时代的重要推动力,信息是信息时代的推动力,而教育却在智力型经济时挥着比体力型经济时代大得多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产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发展高等教育是必然选择。高等教育源源不断的投入直接刺激经济的增长,其主要表现在短期内居民的教育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长效作用。高等教育通过对新生劳动力的培养和教育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人类资本存量的累积,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和效率。同时,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批的科研专家聚集在高校中,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孕育和发展,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当高等教育的发展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时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步伐,造成教育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的浪费。高等教育对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具有促进作用。高等教育通过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高校研发的新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进而带动了河南的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进入到不同产业促进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除此以外,高校对其周边区域具有辐射力,在解决就业和拉动消费方面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行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来,河南省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就。2011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6931.03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13.2%,第三产业增长13.4%。高等教育总规模236.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63%。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进展顺利,启动了河南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河南省省部共建高校达到8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从以上数据来看,三大产业的增加值虽然都有增长,但是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然较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国家重点实验室严重缺乏,高等教育在对高新技术和经济贡献率方面还处于落后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在适应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内涵建设不足河南省高校数量由2009年的99所增加到2010年的107所,虽然增幅较大,但是与同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的120所相比,差距依然较大。2011河南省每十万人口拥有大学生1901人,湖北省为2991人,仅占湖北省的64%,高等教育规模严重落后于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从整体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强,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没有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河南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相适应当前河南省高校的专业设置传统学科居多,没有根据省情和经济发展实情不断改革和调整。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能源大省,没有发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正是专业设置上的落后性和滞后性,导致了像周口市这样的“粮仓”和平顶山市这样的“煤都”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进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其次,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开放的、新型的人才,而河南省高校当前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的专业设置较少。
3.河南高等教育层次较低,研究生培养能力不足河南省没有一所985高校,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由于缺乏国家的财政扶持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河南省的研究生培养能力不强。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的水平往往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教育实力和教育潜力,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成为了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河南老牌名校少,招收博士生的名额就更少,尖端人才培养的缺失不利于地区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在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科研经费不足,与市场结合不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受到局限。
4.河南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单一,办学经费不足当前河南省高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捐助比重不高,高校自身产学研收益较低。许多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办学经费,对科研创新的投入不足,进而导致高校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弱,降低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河南高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少,不利于形成学科群,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率。推行中原经济区建设,高校就要寻求新机遇、新发展,开拓创新,肩负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使命,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
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也随之增长。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推动高校自身产学研的发展。区域内经济结构和专业需求的变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因此,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就要做到:
1.注重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深化高校内涵建设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河南省要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加本科院校的办学数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使之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步伐相适应。同时,在内涵建设方面,高校要保证教育质量,不能以教育质量的下降换取教育规模的扩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创新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2.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使之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河南省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设立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杜绝盲目跟风。随着富士康、东风日产和海马汽车等企业的入驻,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机电一体化和汽车制造专业,虽然针对性强,但是也要考虑到自身教育质量是否达标,市场需求是否饱和等因素,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高校自身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大对师资的培养力度,引进新技术,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3.提高办学层次,开展梯度培养和特色教育研究型大学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和流通领域,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教学型大学应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要明确自身定位,贴近市场,融入社会,发展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学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扩大就业,缩短教育的投资回报周期,为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院校,郑州大学要发挥综合优势,对其他地市学校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扶,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河南省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4.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将高等教育的发展纳入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中原崛起看河南,河南崛起的关键在人才。将高等教育纳入整体规划建设之中,就要加大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保障高校和经济的同步发展。同时,从整体上进行规划,避免教育的滞后性和盲目性。经济保障教育的发展,教育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完善税收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发挥私人投资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使高校的筹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期。中原经济区建设核心在人才,动力在科技。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我们要促进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发挥二者合力,推动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赵江涛 师雪丽 单位:郑州大学 教育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