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论文 > 技能大赛下的实用型课程改革

技能大赛下的实用型课程改革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10 06:01:00人气:37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是新兴产业,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的开通,很多非运输类学校相继开设了本专业,短时间内毕业生数量远大于企业需求招聘人数,就业压力自然而然就增加了。以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本专业于2013年开设,共8个班级(含2个地铁订单班),非订单班学生就业率近于95%;2014~2017年均保持在4个班级,每年均有2个订单班;2018年增至6个班级,但是只有一个订单班;2019年招生规模降至最低,只有2个班级,没有订单班。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专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在保证“量”的前提下提升“质”。如何提升质呢?关键在于培养出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增加行业企业影响力,行业企业认可我们,专业才能稳定发展。如何培养“三高生”?就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可以检验和激励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却不能完整的体现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可行性。为使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形成长效机制与保障机制,需要把技能大赛的成果有效进行资源转化,真正实现技能大赛与课程融为一体。

一、以技能大赛方案为契机,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深入行业企业的抛砖石,是深化教学质量改革、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还要考虑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相※孙艳英融合,不是简单地用大赛训练方式代替课堂教学,而是要经过研究和探索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做到与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站务员和值班员)相融合,以岗位专业能力为导向。

(一)参照大赛题库,完善理论课程技能大赛题库涵盖了职业道德、安全、行车组织、施工组织、乘客服务、客运组织、票务运作以及应急处理基础知识等。大赛题库是在充分进行企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紧紧对接职业岗位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专业改革前的理论课程里包含有城轨行车组织、通信信号、票务管理、客运组织、安全与应急处理及其他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大赛知识点。基于已有课程,主要进行了以下调整:1.本专业为服务类行业培养人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很高。职业素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障,是内涵与修养的体现。为了紧密对接岗位需求,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员工职业素养要求。2.城轨客运组织课程不能完全体现客运服务内容,所以增加了城轨客运服务课程。3.理论题库专业核心知识占的比例较大,为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的重要性,将更多专业知识呈现给学生,将4门专业核心课课时量加倍,由原来的1个学期授课调整为2个学期授课。4.通过招聘会发现,很多企业选人用人倾向于有社会实践,参加过各种比赛的学生,这也提高了学生参加大赛的积极性。就业指导能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择业、创业之间的关系,培养创造性人才,所以增加了就业指导课。

(二)参照技术方案,完善实训课程技能大赛的实操环节主要考查手摇道岔的操作、站台门故障的应急处理、火灾应急处理、票务故障应急处理以及信号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每一个项目对应一套完整的真实或模拟的设备,如ZD6型转辙机及单开道岔、站台门系统、虚拟灭火仿真设备等。为确保正确操作设备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当然要对设备的组成、功能及使用方法有所掌握。为弥补实训课程的缺陷,优化实训环节,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了信号故障应急处理实训、人工准备进路实训;原有的票务工作训练、客运应急处理实训及站台门与车门实操可以使用大赛实训室设备进行实操学习;为了增强实训课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所有课程串联起来,各门实训课所在学期顺序也做了适当调整。

(三)师资条件配置与实训条件配置的调整作为2018年和2019年两届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深刻意识到要想取得好成绩,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所有操作流程,并能对简单的突发故障进行处理;指导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对大赛技术方案的理解起到助推作用;指导教师资格要符合师资条件配置的要求。因此,结合大赛对教师的要求,对人才培训方案中师资条件配置进行了调整。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专业发展动态,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为了满足专业发展与教学需要,适当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承担专业课 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按照《高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要求,应建成一定数量的实训场所,增设形体礼仪、急救与消防设备以及电梯实训室等实训室,新建实训室面积应符合一个班级开展课程学习的要求,实训场所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完善课程标准

(一)创新“学做合一”模式课程标准的拓展与变化,必须以专业所面向的岗位人才技能要求为标准。为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应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最佳改革效果,要融入技能大赛的元素,但是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不是简单知识的合并,而是需要系统的、科学的整合。

(二)创建基于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技能大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团队协作能力是考查点之一,岗位间的口呼和操作有一定逻辑关系。实训课程要以技能大赛的考核为蓝本,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构建更合理的、多元智能的考核评价方式。在制定考核评价方式时加入对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考核。在人才培养方案在完善过程中,应该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督促,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评价。考试课试卷的主观题型应占有较高比重,目的是考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平时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提高效率。按照课程项目模块,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平时(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成绩,最后依据适当的比例折算成总成绩。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检验能否毕业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对提高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所学课程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强化全过程管理与答辩考核评价。

三、将实用型课程改革落地生根

(一)技能大赛常态化技能大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同时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肩负着引领职业院校教育发展,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任。实训室是职业院校教学的主阵地之一,是培养动手能力强、适用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的场地。为了更好地利用实训设备,实训室要建立全天候开放制度。参加过大赛的同学带领低年级同学进行练习,形成合理的大赛队伍梯队。定期开展技能大赛活动,将其作为教学育人的平台。应将技能大赛纳入常规教学工作,制定“人人参与”竞赛模式,使得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常规竞赛。

(二)探索“双元”育人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出台了多部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文件。从文件内容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体现“双元”育人制度的重要性,学院平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宣讲,进行授课,参与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了解到最新设备变化等,旨在提升专业职业技能;教师定期到企业跟岗学习,将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学生,旨在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结合

2018年大赛技术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调整,进行专业课程改革,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促进了我院本专业内涵建设,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改革后的课程更加符合目标要求,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的成绩大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2018年11月由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技能大赛在广州拉开帷幕,我院派出的3名选手参加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秀奖的成绩。2019年11月由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技能大赛在天津拉开帷幕,我院派出的3名选手参加了运营管理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对比两次成绩较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教研团队在总结2018年大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授课,使得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提高。

五、课程改革的展望

(一)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职业院校需要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营造出培养职业素养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并快乐着,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出专业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学生在实用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认识职业特点,感受企业文化,掌握职业技能与标准,从而提升了职业素养。城市轨道交通员工职业素养课程的开设,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政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能拓宽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理实一体课程、实训课程等实践环节在总课时中的比例高达60%,在开展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6S”标准教育。同时,校内在建的河北省公共实训基地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适宜的环境。

(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体现,职业院校要想立足于社会,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人才,就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下功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用型课程改革恰好能为这一目标提供保障。实用型课程改革已经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将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孙艳英 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