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电算化论文 >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日期:2016-11-24 18:16:13人气:875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是提高课程与时代的适应性、解决当前课程教学质量低等问题的主要途径。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并从会计软件、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的理论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人才的实践技能。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课程核算的途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充分的了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样需掌握与会计软件应用情况有关的理论。加强课程改革,是确保教学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基础,对会计人才理论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人才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必须不断的练习,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方可充分了解当前的会计政策以及核算方式的变化情况。加强课程改革,是确保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培养的关键。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软件应用率低

会计软件应用率低,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在互联网时代,金蝶等软件,均已被应用到了各企业当中。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未涉及与上述软件应用方法有关的知识[1]。学生就业后,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熟悉软件,不仅容易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造成阻碍。除此之外,教师仅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未利用会计软件等辅助措施,将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资源较为单一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为复杂,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实践过程中仍可能忽略相应的操作流程[2]。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已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多数教师均会在课堂中提醒学生,应按流程操作。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缺乏教学案例,学生往往很难意识到按流程操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手段有待更新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仍以“板书式”以及“口头讲授式”为主,虽多数高校均已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但大部分教师,均会将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进行教学,多媒体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3]。在互联网时代,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涌现,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效率更高,难度更低。

(四)理论课程占比过大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通常会利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上述课程设置方式下,学生基本无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无法在毕业后,快速的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进而对其就业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应适当降低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

(五)课程评价方式落后

会计电算化课程现有的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4],但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日常知识掌握水平。形成性评价,属于教学评价方式中较为新颖的一种。由教师借助互联网,为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加全面的体现在教学评价结果之中。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会为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积极应用会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应用会计软件,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平台。以系统管理中“建立账套”为例,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首先,教师打开会计软件(如:金蝶软件),通过单击“账套―建立―创建账套”等按钮的方式,为学生演示建立账套的方法;其次,学生跟随教师,完成建立账套的操作;最后,在确保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建立账套的流程后,教师需为学生提供XX公司的财务数据,并要求学生利用会计软件,单独完成建立账套的过程。采用上述方式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互联网的价值。与教师单独为学生讲解知识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知识领悟程度更深,教学效果更佳。

(二)充分利用网络案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资源量逐渐增多。如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将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掌握范围。以日常业务处理中的“凭证管理”为例,教学方法如下:首先,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凭证管理的方法,并向学生强调“添加凭证”“出纳签字”“凭证审核”“主管签字”“凭证记账”的具体操作方式;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列举与凭证管理知识有关的会计电算化案例,如:XX公司XX会计,执行凭证管理时,发现“出纳签字”无法执行,请同学们分析导致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最后,当学生分析完成后,教师需为学生讲解具体原因,如“上月未结账”“试算不平衡”“操作人员无权限”等,以提高学生对凭证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充分发挥微课价值

微课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突出重点的优势。以“统计分析”为例,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首先,于课前为学生拍摄微课视频。视频的内容应包括“定义工资项目计算公式”,以及“设置所得税参数”等。视频制作完成后,需经QQ或E-mail,将视频发送给学生,要求其观看,并给予教师反馈。其次,课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针对微课知识所存在的疑问,而教师则应帮助学生解答问题。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且能够将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进行讨论。长远来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氛围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是确保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提升的关键。以工资的核算为例,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教学:首先,理论教学。由教师利用课堂1/3的时间,为学生讲解与工资核算相关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后,则可为学生提供互联网上某一公司的人力资源数量、工资发放标准等数据,并要求学生对该公司人力资源的工资进行核算。其次,实践教学。教师应将课堂1/3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操作的形式,可以为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应给予其指导,确保核算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最后,学习小结。在课堂最后1/3的时间,教师应根据每个小组的工资核算成果,分析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确定未来的教学重点,持续提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

(五)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教师需在每学期期末,通过笔试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建议教师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控制在15%左右,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莉.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1):26-27.

[2]陈立新.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山西财税,2017,18(11):61-62.

[3]谢凑多,龚楚英.“双一流”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9):31-32.

[4]郭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高职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西部皮革,2016,38(24):236.

作者:董文龙 单位:肇庆市技师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