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制剂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
摘要:有机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为着眼点,探讨了如何改进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有机化学课,掌握好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将其融入后续药学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药物制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学科,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目前所使用的绝大多数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有机化合物,每一次有机化学的发展都会促使中西药的发展,同样,每一次中西药的突破也会带动有机化学的突破。中职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良好药学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制药操作技能,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有机化学是该专业的基础课,承担着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重任,尤其是对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他们在随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所以学好有机化学对于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药物制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有机化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主要为基础操作和一些验证性实验,内容单一、操作简单。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使用预先准备好的仪器及试剂,依照讲授方法和演示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这种传统“照方抓药”式的教学让很多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忽略实验本身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对教师、教材产生过强的依赖性。在进行实验时学生每一步都要看教材、看提示,离开教师和提示完全不知如何下手,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点自我思考,实验结束后收获寥寥无几,提交的实验报告也存在相互抄袭、敷衍了事的情况,更无法进行反省和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养成科学严谨实验思维,更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有机化学教学实验课题及内容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的联系不紧密、更新缓慢,甚至严重滞后于药学的发展,在后续教学中难以让学生很好地将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药学专业课程中,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有机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有机化学中的专业术语、概念、物质种类繁多,物质结构复杂多变,空间构型抽象,反应机理复杂,这都需要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前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抽象思维。但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乡镇中学或为高中落选学生,再加之云南省属于西部民族地区,很多学生虽然初中学过化学、也接触过一些有机化学知识,但总体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抽象思维不佳,使得他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面临的困难较大。因而很多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表现出畏惧和抵触心理,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改进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有机化学、掌握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将其融入后续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实际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1.上好导学第一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导学第一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往往是从第一堂课开始的。上好导学第一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扭转学生抵触情绪的关键,也是确保今后教学是否顺利开展的前提。第一堂课教师可采取引导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以生动直观的科普视频、小电影、教学PPT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通过讲故事、化学小魔术表演、学生参与游戏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有机化学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有机化学,爱上有机化学。
2.精研教材、产教融合、确保教学质量中职院校教学所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侧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就业单位和企业希望招收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硬、能尽快适应企业生产。这都要求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着重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需求,以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实际需求标准为导向,潜心钻研教材、理清教学内容主次,在考虑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创造和模拟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就业单位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力度,并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3.注重实验、优化实验实训教学(1)注重实验。有机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操作技能均源于实验,注重和加强实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应将实验内容的预习准备和实验过程、预知和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作为教学重点环节,强化每一步可能涉及的操作技能训练,把实验报告撰写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强化教学,加大实验教学在期末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应始终以“毕业即上岗”作为培养目标,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培养符合就业单位、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2)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适当提高实验、实训课时的比重,还要优化实验、实训教学,研究有机化学与药学相关课程的关联性。教师应通过系统整合优化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推行以实验教学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结合本专业后续药学课程和就业单位及企业生产需求设计、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删减部分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将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串联起来,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注重技能强化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灌输式”学习,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仅作为学生实验、实训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掌舵者,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改变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传统有机化学课程考核一般以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模块构成。这样的考核模式虽然简单易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符合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方式也是教学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考核可分为理论考核(60%)和实践考核(40%)两大模块,理论考核(60%)由10%的课堂提问和讨论、20%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0%的期末无纸化考试构成,实践考核(40%)由10%的实验课预习、20%的实验过程管理、10%的实验报告撰写构成。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60分及以上为及格分。随着学生对教学改革适应性的提高,可逐步将实践考核分值提高至60%,同时修改考试和补考规则、限定每位学生期末考试机会仅为一次、不得在考试时段随意多次提交成绩,不及格者重修本门课程,以此扭转学生不重视考试的心态和现象。
三、小结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制药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改进原有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培养药物制剂高等应用技术人才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宝玲,王虹,李孝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化工,2018(20).
[4]李璐.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
作者:冷叶飞 单位:楚雄技师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