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论文 > 新课程改革下茶文化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下茶文化的意义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04 11:13:00人气:839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得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需要加以创新与改革,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展现出了高雅的意境,还蕴含着很多哲理与精神,非常适合高校学生学习,为此在高校课程改革下弘扬茶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茶文化;新课程改革;推广应用

茶文化本身就隶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丰富,在高校教育中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其精神面貌的培养,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人才。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课程不仅能够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引导其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态度,符合高校课程改革后的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校园文化来说,融合不同种类的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丰富度,实现素质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的不断进步。

1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我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茶文化的历史更是非常的悠久,而在长时间的历史长河的沉淀中我国茶文化还融入了儒释道等多家哲学含义,如今饮茶可以看作是我国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也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横贯古今的特点

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时期,随后在历朝历代中都具有茶文化的身影,例如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巴蜀纳贡的就是茶叶,丝绸之路运送的商品中也有茶叶的身影。再到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茶馆都是我国茶文化横贯古今的佐证。

1.2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我国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但是这些民族几乎都酷爱喝茶,不同民族的茶也有所不同,这和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生活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在杭州气候适宜大家都喜欢喝清香的龙井茶,而远在边疆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人们喜欢喝高热量的酥油茶。不仅如此各民族还结合自己的文化构建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文化,例如蒙古的奶茶等等。

1.3国际性的特点

茶这一商品早已不仅仅局限在我国境内,其具有国际性的特点,通过经济交流的形式,我国的茶叶出口日本、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内生根发芽,形成了丰富的的国际文化形式。例如日本早在盛唐时期就学习了我国的制茶技术,并结合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本土的生活方式等,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人们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一份甜点加一杯红茶就是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由此可见我国茶文化的国际性特点。

2高校新课程改革下茶文化的教育意义

2.1为高校素质教育开拓思路

现阶段,很多高校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其中就有部分高校结合当地文化中的茶文化,进行校本课程的制作,并将其纳入到高校课程中来,成为了我国高校课改中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是现阶段很多高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的阶段,单一依存于国家课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借助茶文化在学校内部推广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探究茶文化。一系列的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制定与推行充分的展现出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开拓的思想。

2.2茶文化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和价值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给予人们物质层面的享受,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实质性的看到茶、品到茶;二是赋予人们民族精神品质。在高校课程中纳入茶文化,是提高学生自身精神面貌的一种方式,通过茶艺表演渲染学习气氛,通过茶道讲解可以得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帮助学生戒掉骄傲自满。此外在茶艺的交流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此外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品茶中的相互交流更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上的交流,对于失意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安慰,可以冲淡其冷漠的心情,使其沉静在稳定、平和的氛围中。茶文化之所以可以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是因为茶德的存在。具体的讲就是注重人的群体价值,提倡“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反对和抨击那些自私、唯利是图的小人。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增加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2.3茶文化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是其中的瑰宝。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新课程中,是传承我国茶文化的一种方式,是推动我国茶文化发展的一种途径。通过校园茶文化的建立,增加了学生认识了解茶文化的机会,从而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历史的认识,对茶文化精神的体会,高校通过教育手段将这些茶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精神层面中去,培养出具有高超的文化修养和自我人格魅力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人才,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可见借助于茶文化的弘扬与教育有效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丰富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尽管现阶段很多高校纷纷效仿,将茶文化纳入到课程中去,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或方法单一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此笔者认为可以组织兴趣小区,对于那些兴趣高涨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了解中国茶圣陆羽的事迹,认识我国首部茶叶的专著《茶经》,还可以通过交流有关于茶的诗词、故事等方式,提高茶文化在高校学生中间的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2.4茶文化有提高美学修养的作用和价值

茶文化并不仅仅是我们直观看到的茶叶、茶具、茶器,还有其中包含着的各种文化,例如哲学、艺术、美学等等,因此建立校园茶文化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美学修养。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将这一生活趣事升级到了艺术的高度,于是就有了“以茶会友”、“以茶作诗”等风雅之事。我国深厚的茶文化还同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和我国的宗教之间存在割舍不开的联系,因此学茶这一过程是提高学生美学修养的过程,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2.5茶文化具有健身养生的作用和价值

根据央视新闻的调查报道,近些年高校学生抽烟、酗酒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了这些青年学生,组织学生打架斗殴、甚至是贩卖等,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咖啡、可乐相比,茶无非是健康的饮品,长时间、适度的饮茶有增强新陈代谢,降低血脂血压的作用。在高校范围内弘扬茶文化,让青年学生养成喝茶的意识并将这一意识付诸行动,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对烟、酒甚至的好奇心,减少青少年肥胖产生的可能性,因此具有健身养生的作用和价值。

2.6茶文化具有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和价值

高校学生学习我国传统茶文化之外,还要学习其他国家的茶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开拓思想,让学生走向社会也可以同国际友人的良好交流。例如在英国几乎很少请人吃饭,都是请人喝茶,因此学生应学习英国下午茶的文化,体会英国人享受午后美好时光的精神。在日本特别注重茶道,因此在茶道中如果做了不合规矩的事情会遭到大家的嘲笑,大大降低了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的茶道知识,从而有效的促进国际交流和与他们的合作机会。由于我国茶文化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要弘扬茶文化的国际性,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茶文化节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视野,找寻到我国茶文化与其他国家茶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加以对比记忆,从而在国际茶文化的交流中才能合理的应用所学的茶文化,促进自己与各国友人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

总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着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因此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课程中去,无疑是增加了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建立途径。加之“以茶会友”本身就是一种优雅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借茶而饮的方式获得平稳、安然的心态,促进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建立。在高校课程改革之后茶文化的纳入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美学修养,还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华.论中国的荼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一一兼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J].农业考古,2015(3):86―92.

[2]周树红,王建军,翁蔚.弘扬校园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7(4):24.

[3]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15(1):7―18.

[4]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2009(15):58.

作者:时琳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