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中药理学课程改革的应用
摘要:药理学是医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微课的兴起及其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探索药理学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通过微课应用于药理学教学的必要性、微课教学结合传统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微课资源库的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微课教学在药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药理学;微课;课程改革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的、完整的教学活动[1],是集设计性、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微课教学时间短,仅5-10min,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少[2],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微课讲授内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讲解、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不具有系统性,缺乏连贯性,不利于讲授系统知识。但微课用时短、内容精炼,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改善直叙、枯燥的传统教学所产生的厌学情绪,使学习资源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3]。
1微课应用于药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性学科,是医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药理学也是药学、药剂学及中药学等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因该课程所独有的特点,即药名不容易记忆,药学概念较难理解且抽象乏味,理论性比较强,再者药理学的学科发展速度较快,每年国内外都有新药问世,教材更新速度不够[5],而且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大都没有开设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课程,医学基础知识不完备,致使其对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影响了学习质量,导致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目前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已逐步成为各类教学活动的主流手段,其图、文、声并茂及较好的交互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教育资源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6]。微课作为目前“微”教学模式的代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微课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主动地获取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并且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7]。这种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的微课程形式,能够促使教师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对学生学习药理学有较大帮助。
2微课教学结合传统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主要是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即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且大多数的知识点只讲解一次,学生复习和巩固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有一些课程反馈,也是“多对一”的形式,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会给老师反馈,难以形成“一对一”、“点对点”的形式和教学环路。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复杂、抽象、枯燥、记忆信息量大,简单依靠传统的口头表述和PPT演示,对某些教学内容较难表达。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进展类的知识往往受到学时限制,也很少给学生补充和拓展。由于药理学课程内容多,讲解完成后无法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通的课堂提问往往只能覆盖到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是旁听者,不能参与其中。全班范围内的课堂测试由于授课时间限制一般开展较少。即使开展,大多数学生也是草草应付,形成学习的反馈环路较为困难。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生动有趣、随时学习、反复利用的优点,能够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展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多次观看[8]。而这些是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微课是一系列的小视频,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类似于“一对一”的辅导,能够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建立区别于“一对多”的课堂教学。因此,将传统“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结合“一对一”的方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建立微课教学结合传统教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微课资源库的建设
微课能有效地补充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及学生反映的问题,例如,将“效能、效价”、“耐药性、耐受性”等制作成微视频,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反复观看学习。一些研究进展类的内容也可制作成微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需要的视频进行学习。此外,制作一些简短的微动画还可以使晦涩的教学内容情景化,增加趣味性[9]。尤其对于复杂的药理学机制而言,普通的静态图像和语言难以表达,而采用微动画的形式对复杂的原理和过程进行描述,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后,学生不仅可以在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上实现移动学习,还能够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或家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也便于教师评课、反思和研究[10]。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弥补课堂听课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直观、反复地学习知识要点。“微测验”能够巩固药理学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根据重要的知识点设计制作“微测验”,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以加深学习印象。“微测验”时间短,学生的精力容易集中,仅针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测试,参与度高,且提供详细讲解,利于理解。通过微测验不仅解决了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电子文件能够长期储存,在今后执业医师或者执业药师考试复习时还能继续使用,达到了长期学习的目的。药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及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理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11]。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后,在实验室开展教学[12]。在实验课中,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要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又要锻炼实验动手能力,非常不易。而教师往往一人面对数十学生,很难逐一兼顾,30-40名学生同时观看老师示教,很多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整。教师反复示教,既耗费时间,也不实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能否掌握实验内容,全部依赖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课后无法预习复习,这也是药理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如果结合微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微视频中,教师可将示范过程摄录下来,配以文字和语音讲解,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还能将实验课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实验原理以更形象、生动、具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整个实验内容、过程及现象。例如,在扭体法镇痛实验教学中,单纯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扭体反应较难做到形象生动,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模糊,如果能播放一段小鼠扭体反应的视频,学生就会清楚地认识小鼠扭体的具体反应,在动手实验前就不会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采用微课教学后,教师反复示教的次数减少了,节约了示教时间,就能进行更具体的操作指导,学生的练习时间也有所增加,实验获得的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微课时间短、内容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的知识传播,也适合个性化及深度学习的需求。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整合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时间,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微课教学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了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徐建丽.基于PPT动画的微课教学设计[J].高教学刊,2017,(8):83-84,86.
[3]胡清茹,马瑜红,王中晓,等.微课在服务于全科医生培养的药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开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9):78-79.
[4]范征,薛明,唐玉,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水平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0):866-868.
[5]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53-155.
[6]赵玉新.关于微课的新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5):120,125.
[7]赵慧青,赵小蕾.微课教学的应用发展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86,106.
[8]周茹,李燕,李南,等.“卓越医生”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4):120-121.
[9]戴晓微.动画技术在微课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29(2):380.
[10]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11]黄新武,熊玉霞,李华,等.探索性药理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84-386.
[12]陈敏,张明升,王燕,等.基于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51-53.
陈妍 潘迪 付凌云 张彦燕 徐旖旎 沈祥春 贵州医科大学中药药理教研室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