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园艺植物栽培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的课程,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阐述了对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课程改革
我国是园艺大国,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复合式园艺人才是高校园艺专业的首要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由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合并成,主要讲授包括果树、蔬菜、苗木、花卉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理论知识以及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等操作技能,意在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向的园艺人才。作者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课程改革的原因
课时大量缩减。《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合并课程,合并之后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则缩减到现在的96学时。学时的缩减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知识,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更全面的园艺植物栽培学知识,并将其培养成21世纪优秀园艺人才,亟需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落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园艺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按照植物特性、生长规律、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和老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还容易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滞后。《园艺植物栽培学》在学科设置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理论知识占用学时过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较少。随着园艺专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但由于齐齐哈尔位于我国东北部,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导致学术观念的相对落后,一些特色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涉及甚少。
2课程改革的方法
2.1优化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侧重地域特色和与时俱进的课程。保持知识体系完整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果树、蔬菜、花卉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又要避免课程间的重复与脱节,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时,认真收集和整理材料,着重把握植物栽培学的知识体系,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学内容时效性。《园艺植物栽培学》涉及的植物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更新与进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前沿科研动态和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敏锐性。强调实验教学地域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应以当地自然情况为基础,齐齐哈尔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走进实验基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园艺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学的讲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由机械的记录转变为深入的思考。
2.3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性为原则的激励式教学方法,打破教师机械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园艺专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健康、美化环境都离不开园艺产业的支撑。齐齐哈尔大学的学生生源以农村为主,从小生活的积累,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相对丰富,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相对熟悉,为参与式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体,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识相对较强,对生物的好奇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对于植物栽培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老师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陈述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归属感,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4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之一,旨在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增加师生交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认识,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高质量论题供学生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比如苗木的繁育和嫁接,与生活联系密切且具有探究性、实用性,在课堂上适时缩短讲授时间,鼓励学生以开放、自由、平等的心态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减少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依赖,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集中交流个人观点和看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解力、表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2.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单纯体现在数字化管理,更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因此,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植物只靠单纯的文字讲解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例如在讲述树的修剪、黄瓜的嫁接育苗等知识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穿插相关视频;还可以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教育共享资源和学校网络平台,制作教学微视频,网络教学让教育超越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弥补当地教学的局限,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以形象化和专业化。
2.6实验基地讲授
“黑板上种花”永远不会开出美艳的花朵。因此要充分利用园艺教学实习基地,依托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产业能力,以培养人才为主,以产业开发为辅,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以实验基地为平台的第二课堂,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以改善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现状。比如在讲述园艺植物的种类鉴别、培养土的配制、苗床的准备等内容时,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园艺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讲授。在实验基地,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将枯燥的园艺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园艺植物。当今教育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基地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载体和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实施以实验室或企业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结语
园艺专业是齐齐哈尔大学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专业之一,课程教学改革是其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基地,通过创新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玉书 田欣 王欢 祁宏英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