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14 16:08:00人气:428
摘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基于实践取向理念,以岗位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目标,以教学产品为突破口,探索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课程改革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通过以覆盖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技能的创新项目和教学产品在教学中的运用,顺利将企业优质资源引入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形成了紧密衔接的关系。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产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引言
高职生产性实训既是学生真刀真枪的实战演习,更是对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以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的综合培养。所以,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专业应把握住当今国际、国内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契机,通过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工学结合,解决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二、教学现状与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要求还有距离
第一“双师型”教师缺乏。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准入制度不够完善,师资结构单一,实践经验不足。青年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社会参与度低,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上硬套书本,使课程建设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所学与所用相脱节。在教学实施中,满堂灌的方法仍占主导,缺少实战训练使课程教学枯燥与偏难,实训学时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实践条件跟不上教学需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整体来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作用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生产流程、岗位需求不够匹配,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校内实训场地与设备跟不上产业步伐,且缺乏稳定的校外基地,一些临时的校外实习单位与教学要求有所偏离,且难于管理,其结果是实习实训难有真正收获。第三,企业与院校合作积极性不高,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足。校内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度低或无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政府宏观管理、院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1]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或派出兼职教师是本着互惠原则的,有的企业因利益微薄或技术保密,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和建设实训基地。有的企业缺少有长远眼光的培训组织者,或提供的实训岗位不足,因此积极性不高。三、以教学产品为载体,探索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教学产品“是指覆盖相关专业教学,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以教学为目的,通过研究、设计、选择的特定产品。”[2]定位在教学产品的视角下,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开展的课程改革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中心,让学生通过教学产品的生产实践,培养职业能力,并有利于“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3]主要的做法如下。
第一,创新项目引领教学产品的生产,及其设计原则。创新项目要联系地方产业规划及职业院校结构布局科学设计,并引领教学产品的生产。创新项目、教学产品设计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研发组织机构来实施。创新项目、教学产品设计原则:首先,教学产品隶属创新项目的范畴之内,其生产应控制在创新项目的框架中。其次,教学产品必须能够覆盖专业核心教学内容,满足岗位需求。再次,教师策划教学产品的研发,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通过产业需求调研而精心设计。最后,每门课程可生产一种或多门课程综合生产一种教学产品,并逐渐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第二,为适应教学产品的生产,需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为适应文化产业技术升级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适应教学产品的生产,需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规范课程资源,尝试教学产品在课程与专业群之间的应用与互动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标准、教育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标准、企业招聘岗位要求等文件,制定了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方案、课程资源开发方案,调整影视动画专业教学计划等。影视动画专业再次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调整核心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所要支撑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项目,科学设计创新项目与教学产品。首先,“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4]因此,影视动画专业以校企合作平台作为创新项目与教学产品的基础,其模式为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全方位合作。影视动画专业联合大连动漫游产业办公室,组建了包括大连坐标数码、大连折纸时代、火狐动漫等参加的影视动画职教联,开发企业动漫制作、企业微电影和教学动画片3个校企合作项目;其次,影视动画专业紧密结合辽宁区域支柱性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发挥自身优势,依据创新项目、教学产品设计原则和专兼职教师的能力及实践条件,设计了微电影、教学动画短片、卡通雕塑三个能够覆盖专业核心教学内容的创新项目以及相关教学产品。以卡通雕塑创新项目为例,其所属卡通雕塑课程,包括装饰浮雕教学产品、学院吉祥物衍生教学产品。卡通雕塑涵盖角色设计、动漫周边产品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明确体现了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这2种教学产品属于摆件装饰品,材质为粘土、树脂、胶合石粉。以学生人数为基准产品数量可控,成品率由开始阶段的40%,提升至后期的70%以上。由于其成果直接对应动漫周边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对增强学生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学生就业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四,承载教学产品的课程改革与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工作。首先,影视动画专业已经形成了批量培养的学训结合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工学结合的培养明显不足。为此影视动画专业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施“准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企业形成校内训练的工作坊链。所谓“准公司制”,就是参照企业结构模式,组建动画形象设计等多个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真实任务的生产实训工作,“准公司制”使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影视动画专业坚持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功能合理、规模适度、任务真实、效益突出的原则,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按照上述原则和企业化运作规程、教学产品生产要求建成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中心,建成后该中心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现有相关实训室15个,包括三维动画实训室、影视采编实训室等,专业依托实训中心的实践条件,培养师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四、影视动画专业在七个方面具体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为正确体现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影视动画专业在以下方面具体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第一,影视动画专业为适应产业技术升级和软件更新,以及按照职业能力分析结论和教学产品的生产要求,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增设、合并与更新课程。调整后,课程总数减少至29门,课序也按生产流程重新组合,如增设了配合三维建模的卡通雕塑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与三维制作能力。教学计划中数量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经过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以动画色彩技法课程为例,原理论与实践比例相当,加上专门设置的实训教学内容后,实践教学增加了一倍。实训任务包括质感与贴图素描绘制,所绘制的案例均为企业项。
第二,创新教学内容,以素描课程为例,该课程改革以真实任务与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强调创新意识、专业特点与造型能力的融合,运用培养运动与想象能力的素描训练方法,教学内容由之前的写实绘画训练演变为角色、场景服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相应的教学产品为单色造型设计图。通过调整,课程内容适用性强,各模块对实现课程目标的作用明显,课时分配与序化依据合理。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将素描技法应用于动画造型设计的能力。
第三,实施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如素描课程教学环境创设了与企业一致的情境与氛围,并设计了静物、角色、模型、场景、创意设计任务。因为能力的获得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即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也不能很好地落实到画笔上,所以任务分析、任务学习、任务实施是个多次循环的过程,在每一个学生身都要上重复多次,教学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达成一致。
第四,过去的课程之间,基本上没有课程成果物的持续应用。教学产品在后续课程中持续应用,使课程体系的序化关系更为明确、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关系更为紧密。甚至学生就业后,在其工作岗位上也能够继续应用,乃至运用到实际工程之中。
第五,在卡通雕塑课程成绩构成中,试用教师评分,学生平时成绩,虚拟出售法评分各占一定比例计分方式。组织一定数量的顾客对匿名教学产品虚拟购买,每个产品销售所得,赋予一定分值计入成绩。由于评分形式新颖,引发了学评双方的参与兴趣,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有部分教学产品可以通过不同专业来共同完成。教学产品可横贯专业群的很多课程,使教学产品趋于完善与系列化。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包装设计课程可为影视动画专业雕塑教学产品设计单体包装装潢,以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产品在满足教学需要之后,通过产品上下游流程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第七,影视动画专业规范课程配套资源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使教学任务的每个阶段,分别有对应的课程教材,课程资源,以支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影视动画专业历时一年规范了全部课程的教学基本资源,并且启动了一批计划三年完成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力求资源系统、丰富并适合网络传播。此外,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与推荐学习资源。如三维建模技术教材紧跟技术发展,将知识点分解到多个任务中,同时,向学生推荐漫客等网站与图书资源。五、两点建议
当前的高职专业教育工作,建议重点开展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教学改革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并提出两点具体意见。第一,强化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展教学产品的研发。教师只有通过参与企业实践、技术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才能提升实践技能与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教师只有具有了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掌握工艺制作的技能,才能保证教学产品与自身的教学能力跟得上企业技术进步和满足教学需求,并在履行教师社会服务职责的同时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第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能够体现企业生产形态。必须通过凸显教学产品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连接,才能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情景达成一致,如此才能使课程教学能够体现企业生产的形态,有效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总之,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改革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在有效推动“职业教师投身生产实践,职业学生尝试生产创新,企业支持职业院校,社会关注职业教育,校中厂办学模式步入科学规范的轨道”[5]方面作用明显,并为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和人员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4]罗三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11-14.
[2]屈善孝,黄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62-6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
[4]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49-50.
作者:韩明辉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