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中职院校课程改革
摘要: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笔者认为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职院校的发展,中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视。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近年来中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通过广泛对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和分析,对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解,确定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出了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和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递进对工作任务进行组合优化,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对形成的学习领域进行合理的排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行动领域的教学化处理,结合专业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企业实际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以提高学生能力为落脚点,进行行动领域的整合,进而解构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并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最终构建支撑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中按照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学习领域的确定→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本着“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宗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职业标准和新技术纳入课程内容,将真实工作任务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体现岗位需要,同时统筹兼顾后续课程内容。
第一,在课程建设伊始就要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通过与校内外行业技术人员充分研讨,按照行业相关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职业、岗位工作标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养成,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二,以行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到课程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强化技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真实项目引出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由于不同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基础内容会有部分重复交叉,在学习中可通过重复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教学地点设在一体化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做到了学生学习与行业实践工作“零距离”接轨。
第二,在教学环节上,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仿真模拟实训、网络学习、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形成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的全方位教学体系,构成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第三,课程要采用基于职业能力的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单元,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一改以往的“教师一次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再结合教师评价一起确定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要将课程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通过整合改造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加强课改研究,推进课程标准建设、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及教材建设等途径,全方位推进课程建设。
作者:李纪东 单位:日照市技师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