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了探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成绩考核方式四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以分组学习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分组学习
1引言
Access2010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可视化数据库管理工具,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对象化,通过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其管理的信息分别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六大对象,同时也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使得普通用户在不必编写代码的前提下,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所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Access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够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系统,同时可以让学生以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方式来达到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等级二级水平。本文针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该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现状
ACCESS是一个面向用户的桌面数据库管理软件,又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前端开发工具。相对于其它数据库系统而言,ACCESS简单易学,尤其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所以目前国内各大本科院校都将该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而且都将其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我校主要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部分学院的学生开设《ACCESS数据库应用》这门课程。教育部考试中心也将其列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的语种之一。部分省考试中心也将ACCESS列为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语种之一。这一方面提高了《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为了提高我校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该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在本校的现状,本着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四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制定出一套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以项目化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构建能提高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体系。
4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4.1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Access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可视化数据库管理工具,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对象化,通过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其管理的信息分别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六大对象,同时也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使得普通用户在不必编写代码的前提下,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所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Ac-cess课程,通过完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够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系统,同时可以让学生以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方式来达到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等级二级水平。虽然该软件的学习相对于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来说简单,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差,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术语理解能力差,而且大部分同学在计算机动手操作上的能力也比较弱。目前本校的教学过程中,上课的老师都是按照数据库的六个对象分章节进行授课,讲到每个章节时,老师们都会先介绍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先进行概念等的介绍,然后再进行举例演示讲解,讲完后给学生点时间进行练习巩固,最后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看似比较合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们遇到语句、语法等方面的学习问题,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然会讲得过多、过细,这样学生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并且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疲劳;虽然学习完所有的数据库对象,但学生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该软件到底实现的功能是什么,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思路较为呆板,完全按照老师给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完全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大部分都是为了计算机二级而学习,所以改变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具体改革方法如下:课堂教学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来展开,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机房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采用现场演示和讨论的方法。在教学演示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思想,抛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避免把内容讲得清清楚楚、面面俱到,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少了,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结合授课的项目,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尽量讲要点、讲重点和讲应用。老师上课应像导游一样,只要求把学生导入知识大门和设计出学生学习的路线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怎么学,由学生自己决定。例如,在介绍某模块知识点工具时,只要介绍该工具什么时候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一般应用在哪些场合就可以了,具体怎么使用该工具,留给学生在做练习时自己学习、自己了解、自己去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和做练习,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软件应用的能力。还有,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上引入讨论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把若干名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时,一组的同学允许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解决问题,若还是不能解决,最后才由老师帮助解决;另一方面,针对全班的学生开设2至3次的讨论课,师生互动讨论计算机的职业道德、法规和安全问题,引入一些有争议性和拓展性的作业和问题,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学生应该是主体,老师角色应该是幕后导师;(2)教学方法应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来设计。
4.2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每位教师上课班级的人数不定,有多有少,在课堂中对学生采用分组管理,每组大约6人左右,同时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管理组成员的学习进度。在分组的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们对计算机熟悉的程度,建议学生每组中有高有低的等级,可以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方便学习讨论,并能起到“由高带低”的作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组长从中一定要起到带头的作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以组为单位汇总询问老师,这样避免老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浪费过多时间回答相同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实施若结合分组讨论学习方法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4.3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打破以往的按章节授课的教学思路,将ACCESS2010的六个对象通过三个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对学生展开学习,所有知识点的学习由三个项目引出,由简到难地逐步推进,同时项目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知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项目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说明:项目一:数据表包含结构、外观格式、关系等设置,窗体中只包含控件的添加及属性的设置等,查询包含所有查询类型;项目二:窗体中包含VBA简单编程内容,模块的简单创建,报表的整体化设计;项目三:窗体中包含VBA复杂编程内容,宏的创建。
4.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本次改革中课程的考核方面也做了较大的改动,课程的考核不仅仅决定了学生该门课的成绩,而且决定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体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故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做出如下改革:将原来“实践成绩20%+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70%”的三种成绩模块决定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模式变为“平时考勤成绩10%+(平时成绩+平时附加分)40%+项目作品成绩50%”的四种成绩模块决定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模式。(1)考勤:迟到扣2分,请假扣5分,旷课扣10分;(2)平时:平时成绩为每次课的项目老师随堂抽查,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出1名同学以监控或提问方式抽查,并给出相应等级,此等级即为该组每位组员的等级(详见分组表);平时附加分均可为课堂提问成绩(包括课堂上确定性问题提问的成绩和讨论性问题提问的成绩)或课外教学提问成绩,此分数以个人为单位加分;(3)期末(项目作品):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大项目,此项目要含有本学期重点知识(包括窗体、查询、报表、宏及VBA编程部分),每组组长将项目分工明确,并拟表,使得所有组员共同参与并完成项目的制作过程,未完成任务的按缺考处理。
5课程改革后效果评估
在上述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后,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确实较以往来看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们通过分组教学方法主动学习,并且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是独立思考,解决不了再通过小组商量解决,最后才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从学生期末上交的作品角度来看,大部分组都是认真完成作品,唯一不足的是学生上交的作品局限性比较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比较若,不能完全发挥想象力,所以导致没有出现特别突出的作品。综上所说,要真正提高该门课程的整体效果,必须把课程改革做得全面,从不同角度去寻找改革中的不足,完善改革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真正作用和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灵活地利用该门课学习的软件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6结束语
Access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而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要求老师要加强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对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笔者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该门课程提出了教学改革:制定出一套既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以项目化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构建能提高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能够独立地使用该软件开发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系统。
参考文献:
[1]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50.
[2]李严.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145-146.
[3]刘丽娜,隋新,许春玲.Access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J].2013(83):9-10.
[4]刘晓平.高职院校Access2010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4,10(5):72-74.
作者:张淑荣 韦立梅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