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论文 > 近十年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近十年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26 22:06:00人气:576

[摘要]本文在总结近十年(2005-2014)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角度进行评述。分析发现: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重视专业化发展,深入了解教师角色内涵,培养不同教师角色间的转换意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学和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教材设计符合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满足实际需求,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教师;教学;教材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其效果显而易见。随着改革的进行,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质量随之提高,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学生总体英语水平逐步提升,教师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CSSCI上2005年至2014年近十年间的有关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文献,本文将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分析。

一、教师的角度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求教师适应形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发展,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这就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学是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积极性投入。新课改下,教师具有多重角色。郑玉琪(2014)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教师角色(知识传递者、教学主宰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教学示范者、学生活动监控者、课堂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反思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学习效果评价者、教学活动引导者、课堂环境营造者、意义建构促进者)中,除了知识的传递者以及教学主宰者这两个角色外,其他角色的认同度都在85%以上;其中,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98.8%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学生活动监控者,认同教学示范者、教学活动反思者和优良课堂环境营造者这三个教师角色的认同度都在97.5%左右。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同教师角色的认可度也不尽相同。周燕和张洁(2014)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本质解读,提出了教师在教学的复杂情境中扮演对话者的角色。该研究表示,作为对话者,教师要明确对话的对象,其中,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和学生的对话,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等客体世界的对话之外,还有就是客体世界的具体内容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教育理念、教学认知等自我世界的对话。综上所述,教师角色具有多重内涵。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加强对不同教师角色内涵的了解,培养教师角色转换意识,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刘萍萍,2012)。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张曙光(2008)和余新(2010)认为,教师培训课程应包括四大板块:科研、理论、行动和实践,培训中需重视建立教育科研伙伴关系,优化集中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方式,走教师合作发展道路;针对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七个关键环节:1)做好培训需求分析;2)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3)聚焦培训目标;4)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5)优化培训师资资源;6)发挥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7)全程监控和控制培训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也与教师自身的内在机制息息相关。教师自身的发展内驱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十个自我”: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总结、自我提升(刘旭东,凌寿兰,2011)。教师的这种自我建构是教师提高认识的活动,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还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都是为了促使教师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与时俱进,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质量,为建设高效率的英语教师队伍做出积极贡献。

二、教学的角度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教学和评价设计的专业化培训,也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学和评价设计

最早提出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学研究者加涅。针对这一概念,郝建平(2006)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就教学过程设计,王笃勤(2010)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与目标设计、活动设计、技术设计、评价设计相适应,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上,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需求放在设计的核心位置。改革中,评价的主体逐渐多元化,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评价内容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评价方法和手段逐渐多样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教学评价系统不断更新、完善,评价也逐渐体现出了多元化、多样性、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和评价体系不断更新,逐步完善,适应课程需要,满足师生需求。

(二)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不可否认,但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实践检验真理。在方法的实践中,教师在享受方法带来高效的同时也受到它的制约。近年来,学者们认识到,方法对语言学习和教授的约束及影响,开始质疑方法的唯神论。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后现代教育的出现受到广泛的关注。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存在相似之处。后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学观、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提倡“去中心化”,强调对话和交流,崇尚“差异性”;课程观注重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密性;师生观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王彩琴,2007)。我国倡导开放性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要具有开放性,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都要具有开放性,换句话说,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上支持多元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各项能力发展,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在目前的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不免受其影响,因此,在吸收国外教育理念方法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才能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显著成效。

三、教材的角度

英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程晓堂和康艳(2009)以及唐霜(2010)就中小学英语教材的选材与编写提出了几点建议:(1)英语教材的选材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人文性,内容应进行合理的整合,恰当安排语言知识,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2)英语教材不仅应丰富英语文化知识,也要丰富汉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而且文化内容应真实、全面、与时俱进,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关注到文化内容。就未来英语教材的建设,刘道义,龚亚夫和张献臣(2011)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2)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3)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教材编写路子,保证打好基础,发展语言运用能力;(4)加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5)加强教材的弹性和拓展性,增加信息量;(6)采用中外合作编写的模式,取其精华,发展各自优势;(7)重视教材的装帧设计;(8)重视教材的多样化和网络化。综上所述,对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教材也在不断的完善。对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注意英语语言的本质,也开始关注到汉语文化和世界文化,师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在编写中开始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加入了创新性,也开始重视教材装帧设计这些外在因素对学生和教师使用的影响。

四、结语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个年头,各方面效果显著。本文仅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和分析,概括如下:其一,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逐渐认识自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深入理解教师各个角色的内涵,培养教师角色转换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二,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改善提供了可能,随着改革的进行,教学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材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类研究成果颇丰,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1)研究大多都是针对整体的,对个体的研究相对匮乏。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有所差异,现有研究多数以大众化现象为主,针对地区差异的较少;(2)现有研究的研究者多以大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为主,一线教师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3):39-45.

[2]周燕,张洁.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30-33.

[3]郝建平.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3):58-66.

[4]郝瑜.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探析: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3,34(2):48-51.

[5]刘萍萍.中小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发展[J].教育评论,2012(5):54-56.

[6]刘旭东,凌寿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特征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105-107.

[7]唐霜.新旧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对比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0(S1):295-303.

作者:雷淑芬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