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论文 > 信息化特色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信息化特色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09 10:30:00人气:343

摘要:以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在进行《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课程改革中,进行了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整合,并且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提高了课程的教育的特色,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强化专业技能;

《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未来就业从事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所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在省示范校建设的课程改革中探索特色化的方式,以此更好的完成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课程的评价。

1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本课程主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具备控制电机的能力。因此按照“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指导思想[1],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并借助示范院的建设工作已经形成了新的课程标准,并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与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力求达到学习的可操作性。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组装与调试为例,进行阐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习情景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驱动,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组装与调试的教学内容依次设计为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动手实践、总结评价、拓展提高等五个环节。

1.1创设情景:日常生活中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应用非常的广泛,汽车的前进后退、电梯的上升与下降、洗衣机的运转等都是电机正反转的典型应用。通过一个动画情景的模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本次课程的热情。

1.2确定任务:本次的学习任务是完成控制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可将学习任务分解为电路原理图设计、设计图模拟验证、实际电路组装与调试三个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子任务。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涉及到接触器线圈通电改变触头的开关状态,传统的板书书写或静态的PPT,不能体现开关的变化情况以及电流的流通情况,可将电路的工作过程制成动画形式播放,学生能够通过动画中的演示全面、清晰的观看到控制的变化过程。仅会控制电路的设计对于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具有实际搭建电路达到真正控制电机运转的本领。为了能够确保设计电路的正确性,设计了依托浙江天煌教学仪器进行的模拟验证,使学生在实际连线前能够模拟真实情况,了解连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验证控制电路的正确性。对于初次接触实验连线的学生来说,实际的线路连接远比电路的设计图复杂,因此可将原理图的连线与实际的接线进行了对比模拟动画,学生可以利用动画反复的进行对比,并根据其中的步骤进行实际连线。采用这种先假设再验证的软件仿真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在以后遇到复杂问题,学生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是教学的重、难点,对于电路的组装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用语言描述或实际操作演示来描述整个的组装过程,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以及视线的问题,很多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点,这就为由强电组成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组装过程埋下了安全隐患,现在将实际的组装电路用动画的形式直接播放出来,轻松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电路的调试是设计能否安全、稳定的完成设计要求的重要一步,通电前的调试过程也相对的复杂,可通过视频演示更好的使学生了解每一步的详细操作,学生易于接受,更关键的是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大观看、反复学习,学习过程简单直观,教学难点轻松破解。

1.3动手实践:学生四人一组,可以相互讨论、配合。遇到问题时,可按照视频中的过程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

1.4总结评价环节: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视频直播展示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上,师生通过对元件的安装、布线以及是否通电成功等环节对作品进行评价。

1.5拓展提高:课后的作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报告的完成,学生可以将完成的任务报告上传到教师邮箱。第二部分电路的改进,学生可以通过对课上设计的电路进行改进,并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线路搭建进行验证。第三部分为知识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热门的论坛和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等了解电机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为下次课程的教学起到较好的承接作用。可以看到本次任务的教学使用了动画应用、视频展示、仿真课件、学习网站互动等多种信息化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将“图、文、音、视、动画”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气氛更活跃、学生更有兴趣。

2建立技能比赛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及课程考评

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操练过程中引入了以技能比赛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在技能比赛的过程中,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良性机制,成为全面强化学生操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

2.1主要目标

以技能比赛活动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活化剂”和“催化剂”[2],通过建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技能比赛项目和比赛激励机制,使教学与比赛活动紧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2实施过程

将课堂教学中的竞赛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教学任务中的简单技能操作项目为主。学生业余时间竞赛依托系部自动化社团,以班级或者系部为单位,组织竞赛,促进全系形成技能学习和日常训练的浓厚氛围。自动化社团首届技能竞赛比赛项目就选择了《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中的任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配电盘的装配,作为竞赛的任务。

2.3体会与思考

(1)开展技能比赛活动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主要是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善于动手的特点,同时技能比赛活动能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和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机会,也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相对公开、公正、容易认可的评价方法,有利于检验教师的授课成果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

(2)技能竞赛项目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的涵盖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本身对职业标准、课程标准等内容的全面了解,也能够使学生通过竞赛的参与,更好的总结项目、任务的完成特点,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5.

[2]王丽萍.建立技能比赛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培养[EB/OL].

作者:王璐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