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论文 > 钳工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考

钳工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20 02:26:00人气:420

摘要:钳工在我国国民眼中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提起它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陌生,不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实钳工是一种很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他的起源很早,后来被人们应用到机械制造业当中去.但是,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一度是比较落后的,所以钳工技术才不被国人所熟知。本文就主要介绍了有关这项技术的课程发展情况。

关键词:钳工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

錾削、锉削、锯切是钳工作业的主要内容,19世纪之后,随着各种工业革命的开展,很多机械化、自动化的新技术都被发明出来,比如各种机床的使用,但是都没有取代钳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所以为了促进其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钳工课程是职业技术学院必开的专业,也是像机电和模具这样的专业必修的科目,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学生大都不喜欢此专业,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对钳工一体化课程进行了改革。

1传统钳工课程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钳工课程主要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分为工艺课和实践课.我们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把工艺课和实践课分开,独立进行授课,彼此没有什么关联。工艺课主要讲授的是理论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实习课采用的是实训课教学模式,这要解决的是措施问题。比如我们在讲授常用量具的知识时,工艺课上主要像学生教授的是常用量具的原理知识,而在实习课上,学生就可以学到量具是怎样使用的和日常应怎样对其进行保养。这两门课程本来是联系十分紧密的,在具体操作中也应该是互相指导的,但就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如此紧密衔接的知识要在不同的课堂上由不同的老师教授,教学方式也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就使得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知识的传授过程也变得相当枯燥。不要说学生没兴趣了,就连老师也不喜欢。

1.2学生没有兴趣。前文中也提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原本就难学的知识更加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这样单调重复、缺乏创新和激情的课堂使学生十分的反感。但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又不得不按照课程安排去上课,按照考试重点去复习,而没有真正掌握到此领域的核心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就更谈不上热爱这个专业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要培养出对口的高精尖人才是很难的。这就严重制约了钳工工艺的发展。

2课程改革措施

2.1集中授课,单独讲解。其实,钳工技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说简单一点钳工活就是同一工件有很多不同的加工方法。所以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始讲授一个新的内容和课题之前。可以先把同学集中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让他们自己讨论可行的加工工艺,只要这个小组的计划有可行性,教师就要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另外,在这个过程,表现特别好的小组也就是加工工艺最好的可以给予加分的奖励,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教师最好可以单独对每个小组的加工工艺进行指导和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计划的优缺点,这样做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2限定工时,定时评价。“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干电工,”这是这个行业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它充分的说明了钳工话的时间比较长。这导致的问题就是,在实习课上每个同学的进度都不同,老师很难进行统一。所以,老师给学生布置课题的时候,可以规定完成的时间范围,比如三到五天。三天之内完成的可以适当的给予加分的奖励,超过五天还没有完成的则给予减分的惩罚。每一个同学完成后,老师必须及时进行打分和指导,登记好之后立刻将下一个课题告诉学生,以免耽误学生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哪方面比较好,哪方面还有欠缺。其次还可以促使落后的同学加快进度。

2.3灵活课题,贴近生活。另外,教师最好设计多一点的课题给同学们完成,课题最好贴近生活,让同学们自主选择课题的难易程度和类型,这么做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

2.4注意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钳工专业的课堂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整堂课都充斥着叮叮当当的金属的敲打声。学生对这种课堂的厌恶与日俱增,越来越不愿意来上课。老师也受沉闷的课堂氛围的影响,不愿意来讲课,如此恶性循环,就导致了今日钳工课堂的尴尬场面。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钳工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进行改革时,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但也不能一味的偏重管理这个因素,还应该注意调节一下课堂氛围,其实严肃的管理和轻松的氛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主体,通过努力,它们是可以在课堂上同时实现的。比如我们上文中提到的,给同学划分小组,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也的确就是小组管理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内互评,组长则负责监督小组成员按时完成任务和负责工具的收纳,老师也可以适当的给予组长一些奖励。这样小组同学在严肃的谈论下也能产生愉快的课堂氛围,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得到锻炼。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这就做到了一体化教学倡导的“轻松课堂,严肃管理”。

3钳工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分析

3.1一体化教学概述。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考虑,单独的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是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来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一体化教学时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只是在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专业上进行了试点工作,他需要一组教师来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受教育者能够及时吸收学过的知识,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其综合素质。笔者通过对钳工实习特点的分析,想把它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应该将实习课与工艺课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制定不同的任务,培养其对钳工学习的兴趣,由此改变世人对此的误解。

3.2改革的优势。之所以在我国引进一体化教学,就是因为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一体化课程改革给钳工专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它避免了工艺课和实习课脱节的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其次,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他们不再厌恶这个专业,不再对这个专业存有偏见。除了对学生的作用外,一体化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要求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制定课题,苦练操作技能,教学水平自然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起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体化教学会在我国普遍应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广大的学生和老师带来福音。

4结束语

现在一体化教学在我国还不是很普遍,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主要以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专业为试点。对钳工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整改,有利于打破人们对这一专业的误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出专业人才,从而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但是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但是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体化教学一定会促进钳工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刚.钳工工艺学历实习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教育前延,2014.

[2]王永润.浅谈钳工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化,2013.

作者:李让勤 单位:徐州机电工程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