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平台校企共同建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项目为载体,制作丰富的视频、动画、案例、微课等资源库,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充分用于教学中。而且,不同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机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从平台课过渡到核心课。本课程培养学生能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对工件的精度进行检测、对产品缺陷进行初步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协作的品质。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平台,校企共同建设网络课程,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网络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测量技术的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将课程互换性和测量两大部分进行优化重组,把课程设计成7个学习项目:绪论&标准宣贯;极限配合及尺寸检测;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及选用;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及其测量;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键、齿轮、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测量;光滑极限量规的使用。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校企共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建设期为1~2年。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或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边建设边改进,逐步完善。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将课程团队成员的微信和QQ嵌入到网络课程中,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能接收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便于教师随时查看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课堂教学主要采用面授式课堂和自学式课堂两种。以面授式课堂为主,自学式课堂为辅。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车间实施面授式课堂,以企业整套图纸(包括零件图、装配图)为载体,以系列工作任务(看懂图纸上的公差―――正确标注公差―――学会选用公差―――动手操作检测公差)驱动教学实施。自学式课堂中主要针对先进测量项目:如影像法测量螺纹、先进检查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等,因为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设备限制,由学生课后自学完成。
二、课程团队共建网络课程并分工实施
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均由校企共同完成。课程团队成员由4人组成,其中2人为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团队所有成员均为双师型教师,具体分工如附表所示。
三、将“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部分项目教学中
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部分项目教学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提供个别化教学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
(一)课前设计好学习任务单
课前由课程团队集体备课,进行学情研究,共同收集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单。通过QQ群、微信群或者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微博栏目提前给学生发送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学习资源、问题回答、闯关测试和学习反思等。学习资源主要采用3~10分钟的短视频,能有效减少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生“走神”的现象,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视频中多采用跟学生息息相关的图片、照片等,这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课前,教师需查看学生自学情况,如视频、课件点击率、发帖数等,还需回答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二)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和技能内化
课堂中,主要由学习团队分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平行度公差的检测”为例,先由团队推荐一个队员完成某个产品的检测,其他队员协助完成。因为课前观看了操作视频或回答了部分测试问题,每个队员或多或少能记住部分操作要领,通过相互帮助、共同思考,团队一般能顺利完成产品平行度的检测任务。然后,由每个队员独立完成产品的检测任务,这时暴露出很多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操作百分表、有的不会读数、有的不会处理数据等。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针对性地集中指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但每个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课后探究难题,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挑战难度较大的任务。如学习完“用百分表检测平行度”后,通过查找资料或观看其它的学习视频,寻找精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对于没有跟上进度的可以选择更容易的学习任务,如总结课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对策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情况做好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同时可以通过实景课堂,整理课中有学生参与操作的视频或图片资源。这些不管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案例,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针对7个不同的学习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法,有的项目考查各学习团队在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网上学习历程:发帖数、回帖数、博客内容等;有的项目采用在线测试;有的项目采用作品评比;有的直接考核操作。每个学习项目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对应栏目公示,做到公平公正。
五、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地学习,还需要时间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有的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够,造成部分工作任务没有按期完成。大班级(60人以上)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实施时难度较大,教师难以及时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此外,还有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繁重,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建设的主动性不强;社会上在线学习者偏少等。
(二)展望
课程团队成员还需进一步学习深造,继续扩大课程资源共享程度。希望政府、社会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根据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扩大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
参考文献:
[1]姚海滨,王庭俊.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何瑛 杨益梅 彭四海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