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中学教育论文 > 班主任应对学生焦虑情绪中学教学论文

班主任应对学生焦虑情绪中学教学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12 03:49:00人气:583

一、焦虑情绪的危害

(一)焦虑心理增加学习压力

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最初表现在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被其他同学嘲笑、看不起,或者担心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这种担心变成事实,学生长时间处于压抑、自责等状态,便很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另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如:初中高考的压力、学校成绩的排名等都是学生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适当的学习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若是学习焦虑过强则会导致学生厌学、失眠等诸多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害怕考试,害怕公布成绩,害怕拿着不好的成绩去见家长,这样就会产生恐惧、不思饮食、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在梦中反复的做噩梦,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失眠。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多鼓励、照顾学生;针对部分家长过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偏激思想,我们要进可能的降低孩子心理上、学习上的压力,从而全面培养孩子。

(二)焦虑心理可产生交往障碍

部分学生因为自卑、内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等,或者是在受到批评之后,长时间的闷闷不乐、久久难以释怀。通常情况下,造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初中学生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不懂与人沟通分享;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相处,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上网打游戏、聊天等。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孤僻、喜爱独处等不良习惯。究其以上不良因素,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初中学生正好处在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迷惑、迷惘、产生矛盾,长时间的这种自我矛盾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出现孤独的倾向。第二,大多数初中学生是独生子女,加之与父母所处时代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代沟,导致与父母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学习上、生活上的沟通,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孤僻、自傲的性格。第三,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学生将原本用来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几乎都用到了互联网上,与同学的沟通较少。

二、焦虑情绪的成因

初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既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的终身课堂。一方面,学生的情商、智商和语言发展重要期和关键期都是在家庭初中度过的。另一方面,孩子对于客观世界的最初认识就源于家庭、亲人和亲父母。因此,父母的文化修养和家庭环境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文化修养。而父母的文化修养不可避免地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

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氛围、学校校园文化等具体因素都会影响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极为看重孩子的升学,学校更是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判断其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更将班级分为尖子班与普通班的两种模式,学生在学校备受竞争压力的折磨。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自己班级的升学率,很少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关心学生是否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上的同学则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羡慕,而失败者则饱受人们的冷落、嘲讽。这种残酷的竞争压力使初中学生产生了焦虑情绪。

三、应对焦虑情绪的对策

若要真正使初中学生摆脱焦虑情绪,就要切实抓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焦虑情绪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一)关爱――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有着焦虑情绪的学生,往往在学校中受批评较多,在家中受责骂多,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并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班主任必须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灵上的创伤,让他们能够逐步摆脱焦虑情绪的控制。

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地位重大,班主任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真爱,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的天职并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当关爱学生,这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对学生的真爱,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萌发出原有的天真无邪,让他们能够在爱的阳光下奔驰!同时师生间爱的交流还有助于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在潜意识之中将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学校的各项行为规范、规定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学生在学校里表现良好,家长高兴,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有很大的转变。

(二)沟通――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1、要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一种理解,不仅仅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也是学生对班主任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双方面的。沟通是一种尊重,这更多的指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沟通好了才能更好的做好班主任的工作。许多学生都有焦虑的情绪,他们把这些情绪压抑在心中,无处诉说。这个现象,就像一座火山,在喷发前,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喷发的时候就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特别不容易。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讲,初中的成长好与坏也许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因此,班主任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争做“有心人”和“细心人”,通过沟通,走进学生心里,做他们的朋友,做消除学生焦虑情绪的灭火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让班主任了解到,他们焦虑的原因,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关爱,了解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

2、要与家长沟通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家庭教育在学生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班主任老师应不参杂任何主观情绪,客观地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同时在交流沟通时应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态度商讨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并分析家长在其中发挥的影响,强调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的严重过后果,让家长引起重视,在生活中多关心,顾虑学生,消除他们的焦虑。并通过定期回访落实沟通的效果。

(三)赏识――让学生远离焦虑的方法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具体阐述的话,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维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能够有效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能够对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进行培养

其中维护自尊不仅仅能够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好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充分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赏识这一激励手段,使学生得到相信和肯定。这正验证了一句话:没有比成功更能促使人成功的了!

总之,班主任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会越来越重视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建设,并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搁置到一个正确的、重要的位置上,最终实现未来人才的强有力的竞争。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