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策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针对一些高中学校英语课程改革方案被消解的原因,对高中学校的教务处人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访谈:1.英语素质教育的课时量;2.课时安排时间;3.教学活动安排这三面为问题切入点,总结出学校在多重制度压力下实施新课改境遇:
1、学校课时安排与国家政策相差巨大,表面只做出某些相应的改变,与上级要求差距较大,通过“做材料”应付政策要求,作材料完全只是为了实施行为本身,有时以作假的方式做材料,如撰写教学过程记录,学生总结课程改革后英语学习心得应付上级要求。
2、学校往往利用非常规时间实施新课程改革。为避免传统的常规教学活动不受课程改革影响,采取集中实施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如每周下午自习时间,或假期集中上课实施改革。
3、地方教育局和学校较多的关注外在英语课程组织和管理活动方式,但是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授课老师而定。学校各方精力不足,资源有限,指导不足很难从学生学习结果发现影响,显然对教学中的评价工作,及总结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及时的评定。
二、英语课程改革实施困境分析
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离不开组织域关键各方的相互影响。所谓组织域,就是组织共同体,里面有各类组织生存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有相应资源或者产品的供应者,消费者,中介机构等。显然,学校教育符合组织域的特征: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大学,家长和高中学校等组织和机构不仅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也有着对学校英语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有不同期望。
教育部代表着中央政府对高中学校教育进行管理,是教育领域管理最高的管理部门,这是教育部参与学校教育这个组织域的一个重要角色。它拥有着庞大政治资源,这些资源充分保证了教育部在组织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实施自上而下政策的首要者。地方人民政府对所辖地界中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事物具有管辖和领导权限,对辖区的教育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条件。大学在学校教育组织域中扮演三方面的角色:一是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者;二是为学校教育提供供应者即教师(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三是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家长在组织域中也是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者,同时也是重要资源提供者:充足的教育经费资源和优秀的学生资源。学校是组织域中最为关键的一方。它具有双重性:一是服从组织域各方达成的协议,并以最完善的教学政策实施协议。二是积极参与制度逻辑的商议过程,并扮演重要角色。学校是学校教育的最终承受者,具备自主操作空间和权力;许多课程改革的政策都只是一些目标,而无具体的操作指南时,目标落实上需要学校这一组织方发挥积极地作用。同时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垄断性生产者,学校在对外宣称上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学校实施了什么政策,有自身最大的发言权。学校在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时受到多重影响,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到底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应该帮助学生获取高分,学校内部各方都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影响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行为。
三、推进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
1、尊重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规律学校针对英语课程改革应演化而非革命。路径依赖意味着英语课程改革在未来发展之路上依赖于过去的发展道路。在推进方案中,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制度逻辑,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良,如何做的更好,并保持组织域内部的相对稳定性。高中学校对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抵触心理,因此应保持核心利益和技术的稳定。
2、建立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利益激励机制对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学校提供更多的利益奖励,或奖励经费筹集机制,对参与改革的学校进行实质奖励,而非名声上的奖励(戴媛媛,2011)。学校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更多的教育经费,更好的发展机会。学校在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好的生源,优秀的教师,充足的经费时,组织与各方应建立建立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利益激励机制。
3、强调规范性制度即社会责任对改革的影响对社会规范性进行引导和管理,强调社会的责任,是支持改革的理念主流化,从而影响实施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性包括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家长以及社会民众对英语课程改革所持有的态度,理念。
4、为学校开发和提供更多的操作策略提供可操作性的具体的实施策略,例如动态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校本研修,并提供英语课程改革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品质。同时学校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有教育良心,矛盾在于长远的素质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短期内素质教育依赖于应试教育而存在。
作者:宋双婷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