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三生教育论文 > 社会实践在三生教育中的途径

社会实践在三生教育中的途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08 08:50:00人气:423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的有效平台。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与社会实践育人目标一致,在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高校“三生教育”的内涵诉求及其价值理念

当前,大学生中有许多轻视生命的现象,对暴力的麻木不仁和对生命的冷漠的各种负面事件时有发生。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特点,让高校“三生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三生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生存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生活教育包括生活行为教育、生活规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让教育回归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人为中心,也就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真正使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对人的生命成长过程的全面关注,这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1]。首先,“三生教育”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其次,“三生教育”强化了对生命的尊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三生教育”要求教育过程与人的成长过程结合,强调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要求。高校“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然,“三生教育”蕴含的基本思想与实施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而社会实践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校“三生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与现状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有效窗口,是促成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必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社会实践通过使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2)促进业务素质的提高。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3)促进社会化进程。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4)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通过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教育走出封闭式的学院,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实践在大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不全面。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缺乏深刻认识,对什么是社会实践以及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实践没有清楚的认识,社会实践随意性比较大。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的联系不够紧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以参观、访问为主,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实践方式单一,实践内容单调,不能很好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重要作用。3、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课题调研、实践基地建设等等都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地方政府以及各企业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4、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挖掘不深。目前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但一些高校只重视实践内容与社会大环境的结合,没有从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特点出发,不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活动,这样,参加实践的学生就缺少去探究活动意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将“三生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的意义

1、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丰富社会实践的深刻内涵。“三生教育”是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它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关注学生的健康与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3]。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三生教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生存、生活、生命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存适应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从而大大丰富了社会实践的深刻内涵,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2、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三生教育”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过程。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社会实践是最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三生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大学生在寒暑假走出校园,了解与服务社会,并在这种真实的社会体验中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爱心、责任感,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并构建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3、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兴趣不大,关注度不高,从而导致了某些形式化现象的出现。“三生教育”注重亲历性、感受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目的[4]。

四、发挥社会实践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作用的途径

1、完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的社会实践制度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既要在总结和探索中不断建立并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等内容,更要注意根据当前大学生情感、认知、思维、表达等方面表现出的新特点,结合社会热点,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新的实践育人体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树立观念,让“三生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不断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其次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体验社会实践,感悟社会热点,探索生命价值,学习生存知识,奋斗幸福生活,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构建起社会实践的育人机制和长效机制[5]。

2、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与求真的精神。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有效载体,为了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就要加大力度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争取多方支持,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一批“三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实习培训基地等等。以这些集体为依托,开展各种形式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并与其他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习培训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另外,大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环境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有人从旁指引,加强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队伍,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避免安全隐患等其他问题,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成效,也有利于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加强“三生教育”工作,将“三生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6]。

3、丰富社会实践形式,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让大学生真正的了解社会,感受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生活的真谛。大学生是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不断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并在日常教育中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动员与培训工作,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有清楚的认识,激励大学生更广泛更积极地投身社会实践之中,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主性。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包括军事训练、自救培训、消防演练、公益活动等等,“三生教育”的融入能够很大程度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内涵。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得社会实践更贴近生活,更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并从理论上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从实践上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吸引最大范围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的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感受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生活的真谛。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