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的相关性
1小学德育教育的本质与三生教育的内涵
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如果学校只是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那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小学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德育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因此德育教育应从人的本性和实际出发,首先应当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切人性的完善。“三生教育”从内涵上看,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三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三生教育”是对主体的认识和行为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和行为实践过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二是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2小学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的联系
小学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告知他们生存、生活、生命的本质,而云南省提出的“三生教育”恰恰就是指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它不仅仅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生命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命,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从思想上建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明白在全国哀悼日,国旗缓缓降落的那一刻,生命的尊严冉冉而生的那种激动;生存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存,提高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打破中国传统的溺爱思想,使学生从自身认识生存的独立性,明白个人的生存需要自身的努力;生活教育就是要学生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使人成为人。使每个学生了解生活的真谛,懂得感恩生活,学会生活。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有不谋而合的出发点和相似的内容,“三生教育”不但传承了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与我国教育现实相结合,更是实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想武器,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3结论
“三生教育”要通过课程来实施,才能更好的传递其内涵和真谛,而“课程”(course)在英语中,与“过程”、“跑道”同为一词。“三生教育”的课程何尝不是“跑道”,“三生教育”又何尝不在意“过程”对应的结果,它最终也要以德育内化到每个学生生命之中。惟其如此,“三生教育”才真正“润物细无声”,真正使人生受用。二者的结合将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大突破,课程改革一直是国家教育部推出的重要发展措施,三生教育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也从方法和思路上丰富了其内容和目标,为国家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实施渠道和分支,更使小学德育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分水岭。
4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1)全校教师深入学习“三生教育”内容及重要理念;(2)将“三生教育”理念与学生家长互相沟通,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班主任以“三生教育”理念为工作思想,采用实例和结合时事政治剖析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从身体力行中加深对三生教育的理解;(4)及时了解全校和各班“三生教育”工作开展状况,以学生为主体,将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紧密联系,结合地域特色以及各地区实施效果分析调整本校“三生教育”课程进行进度。
本文作者:杜联巧 单位:大理市下关第一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