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三生教育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在“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势
1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
高校选聘辅导员主要考虑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尤其欢迎那些有学生干部或社团活动经历的应聘者,因此,辅导员基本都具有相当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另外,当前很多高校开始试行“双师型”以及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过硬、能力较强、优势突出的辅导员队伍.鼓励辅导员通过学习和考试,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学习,获得诸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资格或等级考试证书,突出了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优势.无论是思想政治方面的诉求,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甚至是专业学习上的困难,再或者生活方面的困惑,学生都可以从辅导员那里得到相对专业的帮助.
2生理优势
高校选聘辅导员多面向刚刚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对自己的同龄人敞开心扉,他们相信年轻的辅导员能够了解自己的所想所感.另外,刚毕业的辅导员们,能够从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得失出发,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能从自己的就业故事中找到与学生之间的相似点,建议学生如何抉择;能从刚刚经历过的就业浮沉中,提炼出社会对当前毕业生的新的要求,告诫学生对生涯规划或就业准备进行及时调整.当然,辅导员的年龄并非越小越好,事实上,年龄较大的辅导员或许缺少开朗热情的外在表现,但内在的成熟和积淀更容易结出经验与智慧的果实,更能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困惑给出经验性的指导和解答.
3实践优势
高校选聘辅导员时,尤其倾向于那些具有学生干部经历或社团活动经验的应聘者.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应聘者能够更快的进入辅导员角色,并在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指导.“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更是需要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感恩教育”专题中,若辅导员能通过观看感恩公益广告、举办“感谢卡”书写邮寄活动、号召学生放假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实践活动,能将学生对父母亲朋、对生命存在的感恩具体化、表象化,从而引导学生思索、体会,逐步实现对社会和他人的反哺,并最终完善自我、升华人格.有经验的辅导员总是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来完成教育意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并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
1课堂教学
1.1“三生教育”课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三生教育”课,其中相当一部分授课教师由辅导员担任.由辅导员担任“三生教育”课的任课老师,主要从辅导员的专业出身、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三生教育”课更为强调教授内容和目的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意义,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有的放矢”.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紧密接触,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面临的困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和困难进行强调和解释.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冷漠、浪费、叛逆等情况,加强感恩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等.
1.2其他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隔离于其他学科单独存在的,学科之间可能存在渗透、交叉、迁移等情况.所以,在其他课程的教授中实现“三生教育”的教育意图和目的是可以实现的.除“三生教育”课外,承担了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生命、生活、生存的知识和观念.如有的老师提出应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等.
2日常教育管理
日常接触是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奖助评优、生活服务、宿舍走访___辅导员对于生命的感悟、生存的体会、生活的经验都能通过工作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学生的交流得以体现.
3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由学校统一组织,由教师指导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三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升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三生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3.1主题讨论
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生命、生活、生存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学习和讨论,各抒己见.同时,可以配合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习效果.如开展感恩主题讨论时,可以播放感恩类型的公益广告、短片或MTV等,带领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3.2竞赛评比
通过组织比赛,一方面为有才能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通过比赛促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能通过争先评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云南省教育厅曾经举办多次的“三生教育”书画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
3.3参观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生平展览、当地经济社会取得成果展示、人物事迹汇报等,通过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人在面对生命、生活、生存问题时的抉择和心路历程,从而有所感悟.其他如组建社团、组织讲座讲坛、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实习实训等都是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不仅可以利用活动本身实现“三生教育”的意图,更可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跟踪服务和教育引导.
4社会实践
除了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自由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公益等活动中实现教育目的.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前辅导员所做的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包括学生在参加过程中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甚至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
三、辅导员在“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三生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系统学、信息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更科学的完成教学任务.
2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因此,辅导员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首先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才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生教育”不是以“让人感动”为目的的“催泪教育课”,而是通过各种道具、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相关材料的综合呈现来教育学生“感悟生命、体会生活、学会生存”.在这个意义上,丰富多彩的、经过优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又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4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三生教育”实施过程中,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不能用第二课堂的参观、竞赛等活动完全代替第一课堂的讲授,或者在“三生教育”实施中强行“搭车”,用其他毫无相关性的活动替代“三生教育”.当然,在当前高校教学任务重,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三生教育”教育思想和内容是允许并且值得提倡的.
作者:台春玲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