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方式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以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作为切入点,详细表述了如何提升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方便。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重要作用;提升策略
一、作用
(一)提升审美
对于幼儿来说,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对于周围的事物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进行相应的判断,是孩子们感受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对于美好事物进行赞美与欣赏的能力,能够让孩子们快速融入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利于孩子吸收各个方面的知识[1]。而艺术教育就是提升审美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向幼儿介绍艺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引导幼儿来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多维度的启发,让孩子们感受到色彩之美、旋律之美以及运动之美。
(二)丰富想象力
人们通常都认为所有的孩子想象力都非常丰富,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性格以及成长环境等原因,有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当外部给予孩子强大压力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产生自闭的消极情绪,对于周边的事物无法展开联想,比如说在幼儿艺术教育第七章“绘画”一节课程中,主要锻炼的就是儿童对于图形以及色彩的感知能力,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一套蜡笔以及涂鸦纸,让孩子们进行自由绘画。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乐在其中,在纸上画出各种线条,并将所有色彩统统使用一遍,而个别的孩子则展现出了焦虑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模仿周围小朋友的图画进行绘画的创作。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利用艺术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克服紧张害怕的情绪,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展开想象。
(三)培养自信心
目前,幼儿教育市场非常的混乱,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幼儿培训班,以幼儿英语以及脑部培训为主。这些培训班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某些能力,但是课程的设置往往比较难,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如果孩子对于培训班的知识了解的不好,家长往往会呵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信心被消磨殆尽,内心变得十分脆弱且敏感,从长远上看,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2]。而对幼儿进行艺术的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艺术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无论孩子们的绘画以及唱歌跳舞等才艺是好是坏,家长以及老师都可以进行充分的鼓励,孩子们在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慢慢就养成了强大的自信心。
二、现状
由上文可以看出,在幼儿阶段进行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儿童艺术教育的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过于重视结果
在艺术教育众多的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过于重视结果的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是由幼儿园与家长两个方面错误的价值观所导致的[3]。一方面幼儿园为了提升自己在业界的知名度,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常常会举办一些艺术小晚会,展示幼儿们在幼儿园中所学到的一些成果,比如说集体舞蹈、小合唱以及绘画展览等,举办这些小活动的出发点是培养孩子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但是在实际上却成了幼儿园招生的一种手段,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常常按照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孩子们艺术创作的好坏,比如说歌曲唱得越来越合拍,圆形画得越来越圆,舞蹈的动作越来越统一。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采用“突击训练”的方式,通过机械化的训练来达到目的,这就违背了艺术教育“提升审美”这一基本原则,在反复的训练中,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就是家长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在朋友以及亲戚面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没有事先询问的基础上就让孩子表演才艺,如果孩子不肯表演,家长就会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久而久之在孩子与家长之间就出现了隔阂,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二)忽视潜能开发
孩子们在艺术上都有好的潜能,如何将这些潜能开发出来就成了艺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对于艺术的感知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借鉴学校的教学模式,通过统一化的管理,让按照规定的套路来进行艺术的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技法上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创作能力[4]。认为“只要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就相当于一门艺术”,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观点。这里还是以幼儿艺术教育第七章“绘画”作为例子,本章内容的主旨是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通过对于线条以及颜色的认识来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欲望。而有的教师想当然地将幼儿的绘画训练与成人的美术训练画上了等号,只注重技法的传授,比如说曲线的画法、三原色的搭配规则、透视现象的运用。对于这些深奥的知识,孩子们很难掌握,同时大量的机械性模仿也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三)观念落后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艺术教育的观念比较陈旧,有一些幼儿园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还抱有过去的思想,认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技巧,片面地认为孩子们年纪小,理解不了深奥的艺术原理,从而只注重艺术的“形”,而放弃了对于艺术核心精神的教育。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学一些儿歌,跳几支集体舞,再画上几幅画,就认为以及完成了对于艺术的教学,将艺术的教育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游戏”[5]。这里以《学前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一书作为例子,这本书以单元的形式介绍了幼儿阶段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教学情况,第一章与第二章分别介绍的就是儿童艺术的概论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标准。有的幼儿园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将这些内容忽略掉,进行大幅度的压缩以及删减,甚至整段去除掉,从第三章“唱歌”开始教起。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有关唱歌的各种活动以及游戏,这让大多数孩子认为唱歌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游戏,而不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但是这种错误的观念一旦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对于日后孩子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就会造成非常大的阻碍,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方法。
三、提升措施
(一)明确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脑部的发育还不成熟,无论是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是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这里尤为要注意的就是根据孩子们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艺术教育。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天赋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做出的反馈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擅长跳舞,而有的孩子对于绘画情有独钟。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艺术启蒙教育,如果班级的人数比较少,那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出不同的艺术教育计划。如果班级上的孩子数量比较多,针对每个孩子做出具体的规划比较困难,那么就可以尝试采取兴趣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艺术教育工作。按照音乐、绘画、舞蹈等大类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在进行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时,采用类似于“小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让孩子们相互进行学习,老师在一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于互动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6]。比如说在学前艺术教育第三章的内容中,主要介绍的就是关于音乐的知识,通过唱歌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老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些唱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至于旋律的变化以及歌曲的练习工作,可以让“音乐兴趣班”的小朋友负责教大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对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上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潜能,通过扮演“小小老师”对于相关的艺术进行进一步的自主探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阶段的孩子们自控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好胜心比较强,在分成兴趣小组之后容易否定其他的艺术小组,造成不和谐的气氛。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让小朋友们知道其他艺术形式也是美好的,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艺术潜力,保证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活动的安排,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并且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教师要在游戏活动的全程对孩子们进行看护。想要让孩子们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师的专业素质就必须要提高,一方面是要不断地掌握更为多元的知识,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根据幼儿的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变,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多多运用启发思考的形式进行艺术的教育工作,同时要抓住孩子们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尝试多使用鼓励的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7]。比如说在幼儿艺术教育第四章中,主要锻炼的是“韵律活动”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掌握这一章节的两个重点,即“儿童韵律活动的基本问题”以及“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阶段以及特点”。通过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详细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首先要进行韵律活动的选择,包括音乐的选择、动作或者游戏的选择等,并且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游戏工具。其次是要明确韵律活动的基本类型,比如说基本动作、模仿动作以及舞蹈动作的组合以及身体节奏动作的组合。最后,采用舞蹈的方式训练这种韵律活动能力,通过设置有主体的音乐游戏与无主题的音乐游戏的组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韵律活动的乐趣以及魅力。
(三)完善辅助教具
在幼儿艺术教育工作中,往往由于教具过于单一,而让孩子们丧失掉对于艺术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对辅助教具进行不断更新,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制作或者购入专业性的教具。比如在音乐课程中,购买一些幼儿可以使用的管弦乐器、打击乐器以及迷你钢琴,通过实际的触摸以及演奏,让孩子们对于音符的吹奏以及演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果幼儿园的资金有限,无法购入大量的辅助教具,也可以就地取材,选择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制作成简单的小乐器,在丰富了教具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四)更新内容
幼儿的艺术教育工作想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就要不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充以及拓展工作。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并且根据幼儿园自身的软件、硬件的条件,对于艺术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8]。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能力,学习国际先进的艺术教育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造,保证艺术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幼儿的艺术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孩子们核心素养的建设。针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全面提高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水平,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夏欣欣,颜微佳,唐鸣.长沙县城镇和乡村幼儿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比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19):146-147.
[2]杨莹.昆明市呈贡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好家长,2018(15):23-23.
[3]晏文,黄冬莲.南昌市民办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黄河之声,2017(6):27-28.
[4]任巍.基于多方视角的学前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56-59.
作者:高晋芳 单位: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