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模块,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面推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程,以求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引言
近年来,市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却比较低。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培养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一致。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市场需求
从当前我国社会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可以主要归结为三点:第一,精通掌握日常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会计知识;第二,为企业开展相应的发展计划或者决策方向贡献出具有价值的会计依据;第三,对于公司一些日常核心业务、资本操作方式等资料明确的把握。就这三点而言,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高校在日常教育就能促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岗位中去接触和学习的,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夯实的专业会计知识,也是满足不了市场随时在发展的脚步的,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督促自身进步的。高等职业学院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符合当前市场上各种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第二,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并能够将强大的专业知识储备切实的落实到实际岗位当中,为企业进行相应的工作贡献自己作为会计的力量。第三,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个人空余进步空间,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使得自身能够更加符合这个社会的要求。总体而言,会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而自己具有能力面对社会快速的发展。
二、构建课程模块―――培养职业能力
科学合理地构建会计专业方面的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才具体的培养形式,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起:第一,建设完整的文化基础模块;第二,构成全面的专业基础模块;第三,德育模块;第四,科学的考核模块。四个课程模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每个教学模块都需要针对现实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细节设计,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学习得更为全面。事实上,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种:必修课以及选修课。选修课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更有兴趣的课程,或者根据自己所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课程去学习。一般来说,课程模块设置所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即实际的技能训练以及职业方面的应对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逐渐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会计人才。
三、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实践能力
(一)优化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想要实现这样四个目的:第一,系统的实训能力;第二,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第三,符合自己发展的特点;第四,能够切实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学院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会计实操的经验,从而良好地进入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在学校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主要针对七个方面展开:会计综合知识点的学习、会计手工的业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的练习、企业纳税筹划、ERP沙盘实训、营销仿真模拟,以及企业模拟电子沙盘的实际应用等。通过为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的综合会计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应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被激发起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各种会计实际操作工作,明确实际会计工作的相应流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从而为之后进入社会处理各种业务提供充分的技能。
(二)共建校企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了促使校企会计模拟实训室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应的设备,对于一些模拟实训室,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良好的链接。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资深的会计工作人员,到仿真模拟环境之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会计综合能力操作,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校企合作形式的具体体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学校与社会上一些财务上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长久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同时企业也招纳到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会计人才,从而促使企业和学校都切实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学校在寻求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企业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科学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学生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正确的会计工作。学校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为其提供名额进入到企业顶岗实习,从而提早地感受到企业文化,预习会计岗位的工作,促使学生对于会计工作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实现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
四、“双师”队伍建设―――保障培养实效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建立“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双师型”指的是这个教师队伍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具有较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面对企业岗位所发出的各项挑战,将自己所学习的各项技能良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而这种“双师型”教师团队需要由在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促使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课程被开发出来,学生能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论对于学校还是企业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而想要促使双师型队伍具有更长足的发展就还需要通过不断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顶岗实践来实现,在教师队伍更加强大的同时,也促使教师培养其自身的良好专业素质,为在学校进行良好的教学活动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基于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在专业能力上具有保障之外,其素质也是足以推动自身实现长足发展的。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只有在这样不断的进步当中,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更为良好的合作。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教师,是学校从众多的专业课教师提炼出最为优秀的,并且通过为其提供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和学习机会,促使其专业程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为了促使这些教师随时都有紧张感,督促自己进步,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考试明确教师的实力。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让教师有需要进步、必须进步的紧迫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而教师的能力会具体体现在薪酬上,教师也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经济效益。通过不断完善“双师型”队伍,能够促使教师得到极大的提升,对学生也有益无害。
五、革新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手段
(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与实际上课时教师的举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举例是为了理论服务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该论点是正确的。而所谓的举例教学,指的是在进行理论教学之前引入例子,从实践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用该规律学习更为深入的知识点,再落实到实践。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敏感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实践操作等能力。
(二)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以该节课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相符合的情景,并辅助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项目教学法则是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作为例子,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会计实践过程。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会计岗位的工作艰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通过进行良好的优化可以被充分地利用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企业环境,让学生沉浸在实际的岗位环境当中进行有效率的会计处理。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企业的一个明确项目,让学生针对其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工作。比如,教师将一个标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会计信息化项目研发小组,由6―8人组成的项目小组模拟一个会计主体。创建角色扮演情境,并确立研究项目,小组负责人为某一会计主体小组组长或会计主管(可同时担任账套主管、系统管理员);小组成员包括出纳、总账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在明确各自分工、操作权限的基础上,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方式确定之后,就可以按照既定的项目设计程序实施。
结语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等,都会影响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周以瑞,王茜.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体系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34-135.
[2]成静.基于人才能力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18,(27):207-209.
[3]赵楠.“互联网+”时代下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2018,(19):24.
[4]于云霞,蒋海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88-89.
作者:石磊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