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
【内容摘要】文章对构建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初步探讨,指出高职高专必须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现代艺术教育观念,以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只有将公共艺术教育构建成为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翻转课堂;创造型人才;互联网+教学
21世纪是网络时代,更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下,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需要创造型人才。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艺术教育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正处在教育制度变革中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结合国家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指导方案》进行改革,要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国内外公共艺术教育状况
艺术是有共性的,各种艺术类型之间是相通的,如果只选修单一种类的艺术课程,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以及毕业后人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应从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方面着手。虽然教育部早就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指导方案》,但从实际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与教材、教学模式远离公共艺术教育的轨道,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目光短浅,严重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二是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薄弱;三是高职院校开展的艺术课程单一,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时效性;四是一些综合大学和高职高专的公共艺术教学工作不仅存在着空白,甚至还取消了公共艺术课,出现了以活动、讲座代替等状况。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十分重视艺术学科的设置,据了解,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重新修订了艺术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2014年,美国出台了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艺术核心标准》,明确将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围绕《艺术核心标准》,美国的大学开出很多选修课供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选择,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理论鉴赏课和实践技能课,比如艺术史、美术史、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手工制作、乐器课、舞蹈课、合唱等;而艺术院系也规定学生选修若干人文学科和自然社会科学等课程,多学科融合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方位的塑造、性情得到陶冶,艺术熏陶使他们视野开阔、审美提升。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构建合理、系统的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者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式”(FlippedClassModel)教学法是近几年从美国引入的新型教学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2015年7月,笔者和几位同事参加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培训,通过“‘互联网+’时代下的翻转课堂、微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暨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研修”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特征。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有很多优势。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八个字,它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文化,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动性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五个环节,包括合作探究、释然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总结梳理。“翻转课堂”其实就是通过师生互动、学学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平台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依赖老师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它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索、自主研究学习的机会。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广大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公共资源,打破束缚,寓教于乐,突破学生仅从书本、课堂中获取知识的局限,在教育界得到重视与大力推广,取得实效性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实现培养模式升级的重要手段。
(二)重视和加强教学新媒介、新技术的运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学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发展不断鞭策着教育者改变教学观念,及时将先进的教学技术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先进的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优势;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习资源扩大到数字化互联网电子书、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互联网正以千变万化的方式、绚丽多姿的面貌吸引着学生,为公共艺术教学注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学新媒介、新技术的应用,紧跟潮流,促进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特有的课程体系
如何以更具时代感的态度去重新认识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尊重艺术多元化、创新性和实验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文化艺术跨界融合发展,重新阐述和重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1.开放的课程体系构建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教育平台,强调校际间的交流性、开放性、实效性。第一,将艺术课堂的学习空间拓展到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和文化机构。第二,广泛邀请和引进名师、大师、企业家进校园,让学生聆听名家精英讲座,建立名师工作室,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第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优势,推动学科跨界融合发展。2.思辨性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自学、独立反思、批判思辨、自主实践、协作发展。首先,激发学生运用想象、创新创意、发散性思维进行写作、操作、创作,重视学生间协作、师生间研讨,共同提高,教学相长。其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博览群书,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课内外质疑、分析、思辨或解惑。最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研讨、互评、质疑的课堂氛围,演示、交流展示个人的观点、作品等。3.综合性课程体系探索跨界和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跨越学科向综合性发展。第一,尊重艺术多元化、创新性和实验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构建以公共艺术课程为纽带的跨越学科和融合的新模式,在跨界融合中展现民族传统艺术的新面貌,重塑传统艺术的新优势。传承、展示、弘扬岭南文化,加强引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产业的融合。第二,整合课程,尤其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更新组合和优化。第三,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继续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职高专公共艺术特色课程。第四,统合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欣赏、技能操作一体化。尊重艺术多元化、创新性和实验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4.网络课程体系为了充实完善校园网络化艺术教学,调整艺术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公共艺术教学的特色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艺术课程优势,建设一批符合公共艺术教育目标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将校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升级转型,逐步建设为省级精品资源课程,甚至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精品资源课程是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才能实现提高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学质量和创造性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与价值。
(四)重视选修课程与拓展课程的设置
选修制课程的完善与发展目的是提高人文学科、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等艺术学科的地位,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丰富学生学习的选择,促进学科的繁荣,打破各专业学科课程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局面,使有共同兴趣与研究方向的师生们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关系更加紧密,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就有必要增加相应的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范围,以更好地展现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知识精华。各种文化的融合使艺术的概念得到无限延伸与拓展,许多艺术教育者纷纷认同的“视觉文化”这个概念代替传统“经典艺术”的概念,“视觉文化”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极为广博。视觉传达就是通过可视的艺术符号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观者眼中,如美术造型、装置艺术、摄影、多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视频录像、书报杂志、各类商品、建筑物等消费产品以及各种学科,也包括景观设计、舞美设计、音乐、古董文物等,甚至包含了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时尚服饰、生活用品、广告、网络、动漫电游等诸多视觉影像、流行文化以及网络艺术等,因此,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也要相应拓展。与此同时,艺术课程内容也强调多元文化取向,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中吸收精华养分,让其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意识,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有效扩大学生艺术视野与提高审美品位的必要途径。
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发展,高职高专的公共艺术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冲破保守狭隘的观念,借鉴和学习国外有关公共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将公共艺术教育构建成为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崇尚真善美、追求健康向上的良好校园育人环境,使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得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世界教育展望》编辑组.世界教育展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展望》杂志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张学军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