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地方高校在非遗的抢救、传承、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文章以龙岩学院为例,简要介绍闽西非遗在龙岩学院艺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非遗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韩国、日本、中国等都陆续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自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不仅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相关群团组织、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非遗的教学。地方高校在非遗抢救、传承、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非遗也对地方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人文素质培养特别是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龙岩学院为例,探析闽西音乐、戏曲类非遗在龙岩学院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闽西音乐、戏曲类非遗简况
闽西地处福建西部,现为龙岩市行政区,辖新罗区、永定区和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县,及漳平市(县级)。其中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为客家方言地区,是客家的祖地,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客家文化;新罗、漳平为闽南方言区,以闽南文化为主。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在闽西交相辉映,加上闽西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贡献,也就形成了闽西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和红色文化。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仅国家级非遗(截至第四批)就有“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闽西汉剧”“长汀公按怠薄傲也刹璧啤薄翱图彝谅ビ旒家铡薄坝蓝ㄍ蛴Σ柚谱鞴ひ铡薄懊鑫骺图以谇臁钡7项;省级非遗有“龙岩永定客家山歌”“龙岩山歌”“新罗静板音乐”“闽西上杭傀儡戏”等34项。
(一)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简称闽西十番。西晋末年,中原汉人(即客家人的祖先)因战乱、饥荒南迁时带来的丝竹乐,常用乐器有吊规、提胡、笛子、椰胡、中胡、雍⒘乔佟⒀锴佟⒛居愕龋殖啤笆唷薄拔宥浴钡取G颇谌菀曰兑衾嗲莆鳎惴⒖图胰硕孕忝兰蚁绲脑廾篮投陨畹娜劝榫佣啵纭陡呱搅魉贰渡较吕帧贰洞渥拥翘丁返龋灰灿猩俨糠直硐钟巧恕⒂裘频目嘁衾嗲疲纭冻鏊贰墩丫埂返取F浒迨浇峁咕哂兄泄骋衾值钠毡樘氐悖绰⒅小⒖斓慕峁固氐悖坏魇揭葬绲魇骄佣啵艚锥辔C鑫骺图沂衾直怀谱鳌靶憷鲻劣赖囊帐跗孑狻保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闽西汉剧
其源流有源于湖北汉剧说,也有源于湖南“楚南戏”说,还需进一步考证。曾称为“乱弹”“外江戏”,1930年代更名为“闽西汉剧”。迄今有近300年的历史,是福建省六大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南国牡丹”,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目丰富,分为传统剧目,如《兰继子》《打洞结拜》等;移植剧目,如《十五贯》《逼上梁山》等;改编剧目,如《定光佛缘》《陈客啊返热唷C鑫骱壕缡粲谝浴捌せ啤鼻晃鞯陌迩惶濉R允闱椤⒂琶馈迨奖浠岣弧⑿械币羯员认拭鞫畹霉愦笙缜椎南舶5豕妗⒋笏章嗍敲鑫骱壕缣厣制鳌
(三)闽西民歌
闽西民歌主要包含客家山歌、客家小调和龙岩山歌。闽西客家山歌与梅州客家山歌、赣南客家山歌一脉相承,2006年5月梅州客家山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岩山歌属于省级非遗,其语言、旋律、调式音列与客家山歌有着显著差别。闽西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表达男女情感的各类情歌,也有表现闽西人民劳动生活的生活歌、劳作歌、童谣等,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将传统民歌填入新词的“红歌”更是家喻户晓,是艺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
(四)龙岩采茶灯
龙岩采茶灯是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歌舞,起源于新罗区苏坂美山村,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龙岩采茶灯分“正采”和“倒采”,正采旋律欢快、喜庆、热烈,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倒采采用转调的手法,旋律轻巧、抒情,表现了勤劳、美丽的采茶姑娘的优美舞姿。采茶灯音乐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采茶扑蝶》、合唱、小提琴与钢琴合奏曲、摇滚乐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深受龙岩人民喜爱。
二、非遗在龙岩学院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龙岩学院是植根在闽西红土地上的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责无旁贷地要为闽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闽西唯一的高等艺术教育院校,龙岩学院不但要为挖掘好、传承好非遗做贡献,更要为应用好非遗而不懈努力。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非遗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如下。
(一)专业教育的好教材
龙岩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认为,无论闽西十番、闽西汉剧还是闽西民歌,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都是专业音乐教育的极好教材。例如,笔者在中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到基层现场考察、聆听民间艺人演奏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间器乐曲的曲牌结构、板式变化、旋法特征等,甚至让学生参与演奏、演唱,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民间音乐的魅力、精髓所在。将非遗改编成视唱练耳、钢琴、声乐、管弦乐等课程的教材或补充教材,既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又使非遗在教学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不断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采茶扑蝶》是一首由作曲家刘福安根据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改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自改编以来,成为高师钢琴教学的经典曲目,受到众多钢琴家青睐并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后被再次改编为小提琴、古筝等独奏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经典名曲。又如,闽西经典红歌《风吹竹叶》原是长汀传统民歌《看牛歌调》,后被填入新词“风吹竹叶响叮当,自动报名上前方;前方打倒反动派,打得个敌人一扫光”。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首民歌起到了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投身革命的作用。2002年,郑发祥将其改编成混声合唱,在保留原民歌基本音乐素材的基础上还用上了摇滚乐的节奏,使传统民歌焕发出新的活力。2011年,龙岩学院合唱团在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合唱比赛中演唱该曲获得银奖,得到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通识教育的好素材
龙岩学院是一所涵盖文、理、工、经、管、农、教、艺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性本科高校,2017年被评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一所多学科本科院校,龙岩学院与众多综合性名校一样,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了更好地学习、传承闽西非遗,闽西汉剧进校园、闽西十番进课堂等活动时常开展,特别是在文学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开设了客家山歌赏析、闽西非遗概况等课程,定期聘请专家举办“客家山歌及其艺术特色”“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名曲赏析”等讲座,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学院通过鉴赏闽西传统汉剧《兰继子》《史碑案》《逼上梁山》等历史题材剧目,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汉剧唱腔的同时,增长历史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三)思政教育的好题材
闽西是块红色的土地,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等红色教育资源。利用艺术类非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手段,而且能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学习、鉴赏闽西丰厚的非遗资源,提高艺术素养。
1.闽西红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人民将传统民歌填上革命的歌词而形成革命歌曲,题材内容广泛,有近四百首。有歌颂党和领袖的歌曲,如《保佑共产党万万年》《毛委员来到苏家坡》等;有启发阶级觉悟的歌曲,如《我本是一工农》《要求出路须革命》;有动员闹革命的歌曲,如《跟着委员》《土地革命歌》等;有宣传武装斗争的歌曲,如《工农红军到古田》《不怕白鬼来烧楼》等;有宣传红军的歌曲,如《劝郎当红军》《风吹竹叶》等;还有红军队列歌、瓦解敌军歌、苏区政权建设歌、拥军支前歌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积极向上,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好内容。
2.闽西汉剧
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传统历史剧外,还有表现苏区时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新编汉剧,如《陈客啊贰T诠膊忱吹矫鑫鞑⒎值搅颂锏睾螅驴拔鑫魈匚⒑炀靖谒托牛陌芎臀ㄒ坏亩佣疾宜涝诘腥耸种校搜诨ぬ匚票话追斯仄鹄矗谑芫×苏勰ズ蟮腥司龆ò阉λ馈T谛坛∩希驴案吆簦骸肮膊惩蛩辏『炀蛩辏 闭庑┬卤嗪壕缃涨逼诿鑫魅嗣窨筛杩善挠⑿凼录#煤壕缯庵秩嗣裣参爬旨囊帐跣问嚼此萄铮馕抟墒嵌缘贝笱兴枷胝谓逃暮锰獠摹⒑媚谌荨
结语
保护非遗,保护的是文化的多样性,保留的是文化自身的美和特质。非遗进入课堂,并不是为了复制或效仿古人的生活,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前人的生活方式,感知前人的精神世界,来提高精神境界。正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所说:“非遗保护‘要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中加入特色鲜明的非遗文化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能够解决非遗在大学生认知中长期淡化、缺失的问题,让地方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活力,得到更多、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田青.捡起金叶二集――田青非遗保护研究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2]崔丽丽.探析非遗教育在艺术院校的优势与开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7).
[3]王聪生.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的“正与反”[J].中国音乐,2013(4).
[4]何志溪.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M].龙岩:龙岩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
作者: 林燕 单位:龙岩学院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