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摘要]党的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的“主战场”,而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是逻辑必然。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导向单一、师资配套不合理、实训实习资源有限等供给侧困境,应实施包括建立人才培养导向双元化机制、完善师资培养体系、扩展实训实习资源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构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稳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宏伟战略,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是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9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而乡村产业振兴归根结底为乡村人才振兴。2019年3月5日,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可见,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达到契合,契合点为“人才”。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详细剖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困境,阐述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以有效对接乡村产业振兴这一人才需求侧,构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1职业教育供给侧困境
党的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的“主战场”,而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是逻辑必然。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面临供给侧困境,不能很好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困境进行详细剖析。
1.1人才培养导向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
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向是服务城市,满足城市产业的发展要求,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流向城市,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较少服务乡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有效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此形成城乡经济二元化发展格局,乡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导致乡村产业发展缺乏人才要素支持,无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较为笼统,专业与专业之间融合度较低,专业特色与专业优势不足,专业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脱节,无法实现最优人才培养效应和最佳人才服务效应,此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实践性教学较为缺乏,未考虑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人才供给与需求未能有效衔接,造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
1.2师资配套不合理,产学研与乡村产业发展适用性不强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呈现“老中青”阶梯分布态势,形式上既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均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又有富有工作责任的年轻师资力量,而实质上,职业教育师资配套不合理,其一在于缺乏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教师,与乡村产业发展对口的师资断层,致使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不符合乡村产业发展要求,其二在于职业教育产学研较为薄弱,产学研体系尚未建立,未形成成熟的产学研链条,产学研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产学研成果甚少,且产学研成果与乡村产业发展适用性不强,已有的产学研成果对乡村产业发展无法起到较好的智力支持作用。
1.3实训资源有限,实习基地与乡村产业发展衔接度较低
职业教育侧重于校内教学性实训,较为忽视校外生产性实训。实际上,实训资源存量与增量均有限,职业教育将实训资源大批量投入校内教学性实训活动,分配给校外生产性实训的资源就所剩无几。教学性实训为实习奠定技能理论基础,生产性实训为实习奠定技能实践基础。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技能理论和技能实践的再次升华,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习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实习基地点较少,未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网络,产教融合度不高,实习基地与乡村产业发展衔接度较低,实习基地的现实生产转化率有待提高。
2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为有效治理供给侧困境,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职业教育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势在必行,有必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2.1建立人才培养导向双元化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度建设
众所周知,目标指导行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向机制在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目标性作用。为有效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首先应破除单一的人才培养导向机制,实行人才培养导向双元化机制,既为城市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技能型人才,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导向机制,促进城乡二元化经济逐步趋同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其次建立人才培养导向双元化机制后,须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适应城市产业和乡村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乡村产业现状和发展设置相关特色专业,加强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互惠性互通性,降低专业重叠度,提高专业融合度,开设符合乡村产业实际的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形成专业独有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流专业群,培育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抓好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适度增加实践性教学,线上与线下教学同步进行,大力实行“互联网+”教学模式,随时随地教学资源全方位覆盖,适时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测评,动态监测教学效果,以确保优良教学质量,深入乡村产业生产场所开展实地教学,进行对标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度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2完善师资培养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筑产学研链条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资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有效克服师资配套不合理困境,首先应不断完善师资培养体系,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模式,大力实行产教融合,深入了解乡镇企业运营模式,与乡镇企业加强合作办学,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乡村产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与教学,适时更新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培育能有效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制定农林类高层次教师聘用制度,引进具有农林类学历和实践背景的高层次教师资源,优化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实行师资人事竞争机制,制定详细的师资业绩考核量化细则,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教师业绩量化考评,根据业绩量化考评等级确定教师聘用岗位和薪酬待遇,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竞争意识,释放师资队伍活力,盘活师资队伍存量,取得理论性教学成果和实践性教学成果双丰收的良好局面,最后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共长效应,构筑产学研紧密链条,不断拓宽拓长产学研链条,逐步形成产学研良好运作机制,引导与扶持产学研成果发展,增强产学研成果应用能力,提升产学研成果运作效率与效果,密切对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产学研成果的适用度,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2.3扩展实训资源,打造实习基地网络,提高乡村产业对接衔接度
实训资源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得以开展的前提。为有效克服实训资源有限等供给侧困境,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工作量分配标准,兼顾校内教学性实训与校外生产性实训,满足校内教学性实训基本资源需求的同时,分配更多的资源以满足校外生产性实训的需求,丰富实训资源来源渠道,广开途径拓展实训资源,促进实训资源总量和增量双提升,确保校内教学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顺利进行,以取得良好实训效果。其次,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由此可见,实习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应切实做好实习相关工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行实习基地示范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示范点示范效应,逐步建设点线面纵横交错的实习基地综合网,下大力气打造乡村产业技能培育培训线上和线下实台,实行线上与线下实习资源共享模式,最大限度挖掘实习资源效用潜力。最后,扎实推进实训实习资源与乡村产业对接进度,赋予实训实习资源“乡村化”应运特征,充分利用实训实习资源,为培育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充足的可用的实训实习资源,充分发挥乡村产业实习示范基地先锋效应,提高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对接衔接度。以上针对职业教育供给侧困境,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以及实训实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此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具有内在逻辑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策均是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共同目标指向性;第二,对策实施有先后之分,具有先后秩序性;第三,对策实施虽有先后之分,但缺一不可,具有不可分割性;第四,对策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关系,具有整合性。根据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对策及其内在逻辑性,得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路径起点为人才培养导向多元化机制,终点为乡村产业振兴。
3结语
从供给与需求双侧角度讲,供给介质和需求介质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统一性和耦合性,职业教育为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侧,乡村产业振兴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侧。对应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侧,职业教育供给侧存在人才培养导向单一、师资配套不合理以及实训资源有限等困境。为有效治理职业教育供给侧困境,本文针对性详细阐述了三大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勾勒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路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职业教育乡村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效应,拓宽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稳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宏伟战略,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刚.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0):59-64.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
[3]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EB/OL].
[4]石丹淅.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5-11.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6]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作者:段伟 肖维英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