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化职业教育创新性改革
摘要:中央对天津进行调研时明确提出,要继续鼓励高校应届生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促使其创业就业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前,要促使教育继续向前进步和发展,保障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必须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性。如今,我国相继颁发了相关文件,从政治层面对我国教育的改革给予支持,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地解释现代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含义。国家相关的教育范围从上到下都在不断思考和摸索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试图将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转换进行有效结合。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性;改革
一、从政府角度出发,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教学升级改革
对教育的优化升级改造不仅是振兴东北战略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作为辽宁教育的负责管理部门,教育厅要将顶层设计和问题方向融合在一起,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优化和升级办学模型,从根本上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造。一是对《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要在该文件中体现教育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方向。二是制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清除教育改革路上的阻碍。三是颁布《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从整体角度提高中等以及高等教育推动发展的水平。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从政治角度促使教育向应用性方向发展。五是颁布《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督促高校要认清自身的定位。该意见的制定,主要是以辽宁省的十三五高等学校规划为指导,进而支持创新发展方针,进而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服务。
二、以学校为出发点,在办学中要重视重要环节,保证内涵,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要促进高校的发展多种多样。教育厅以产业的种类为基础,将学校进行分类,有工业、服务业、农业和社会服务等类别,满足东北经济的振兴。同时,以人才的培养职能和学校档次的差别为依据,又可以把高等学校归纳总结为应用型、研究型、应用研究型以及技术型等类别。二要促使双一流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教育厅做出决定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而且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将石化冶金和制造装备设置为其重点发展企业,使得高等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辽宁的发展。三要促进本科高校向应用性方向发展。教育厅以试点先走、榜样带路、整体带领为发展原则,进而设立了向应用性方向改变的高校试点,同时确立了客观公正的评估指标体制,将提高服务水平为方向,从整体促进辽宁省的高等学校向应用性方向发展,对试点高校进行有效指导,将该种办学模式应用到本省的经济发展中,应用到学校和企业合作、产业和教学合作中,应用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中。四是加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力度。辽宁省教育厅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全省范围内一共建设了9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9个大学生实训基地、76个学校和企业联盟学院、229个培养试点专业学科以及546个校外实践基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交融,而且将融合的复合教育模式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五是高校绩效监管效果良好。辽宁省已经做完了对98所高校绩效审核任务,以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综合绩效为依据,进而构思和确定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分配计划。
三、以创新发展为出发点,促进辽宁经济进步
一是整合全省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地区进步。辽宁省政府确定五大发展区域,教育厅建立了相关部署的决策办公室,同时深入探究这五个发展区域,用心调研,论证充分,推出教育服务区域战略发展的构思,从而构建综合监管服务。二是将高校和企业结合的范围涉及所有主导产业。辽宁省教育厅鼓励产业和教育相融合,高校和企业相融合,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与产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它们能够完整连接。资料显示,辽宁省总共有54个学校和企业联盟,其中所涉及的学校达到160座,企业有2737家,所涉及的学科有273个,所包含的专业达到1008个,从而将企业与高校合作联盟都涉及主导产业。三是将高等学校的科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地区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革和发展,大力建立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所、学校与企业联合研究所等,从而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推广与应用。四是加大科技成果转换程度。要进一步丰富和改善工作体制,而且将成果转化归纳到对高校绩效审查指标的范畴,从而大大提高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另外,政府要在政策上支持成果转化,例如颁布成果转化的奖励政策、专利转让政策等,让高等学校的科研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成果转化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动力。五是教育扶持要依靠多元力量。辽宁省教育厅颁布了本省教育脱贫相关文件,从而丰富和完善教育扶持系统,增强教育扶持水平,进一步扩大教育扶持领域,促使教育扶持向纵向不断发展。辽宁省教育厅从整体把握,将省内较强的学科以及专业与需扶持地区的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促使高等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能够适应该地区的实际发展。
四、以高等学校自身发展作为基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举措的几点思考
一是在理论上,将深化职业教育的内在教学模式,去普教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教育的力度。一方面,改善教学条件,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在教学硬件方面各有千秋,有的高校教学设施尚可,注重更新建设,有的高校尚需进一步提升。要尽可能完善学校内各大教学设施,尤其要大力构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发挥企业、政府以及高职院校的作用,可以引入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如以冠名的方式或者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合作的方式。另一方面,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安排息息相关,高等职业教育如果进一步创新,并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有机结合,就必须去理论化,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构建理论与实践配比合理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体系。第三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紧跟职业发展的要求。利用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主渠道,用课程改革作为内容的良好内循环,在逐渐深化教学改革步伐下,深入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活动,构建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手段与形式。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将职业教育与“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翻转课堂”“第二课堂”“雨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迅速把理论讲授课程完成。同时,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训、定岗实习等多个模块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成校内实践课时后,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一线阵地,参加顶岗实习,加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让人才培养取得更好效果。三是在教学环境上,将职业教育的课堂阵地转移到现实工作或模拟实战当中,这也是每所高校面临的经费问题。建设与现实工作接近的实训基地,需要不断投入不菲的教学经费,文科专业相对投入不大,理科、工科专业确实难度非常大。因此,引入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非常可取,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小规模投映在高校实训基地当中,这样既能真实反映学生就业后面对的工作环境,更能加强对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四是在教师角色上,职业教育的教师逐渐向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导师转变,有条件地实现“双导师”。校企联盟不仅是企业投入,与学校一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也可以派驻教师到企业深入带薪学习工作,企业也可以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派驻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双方互派有利于人才的流通,更为学生打造了一支素质硬、能力强、技能精、水平高的双导师教学队伍,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将极具推动作用。五是在课程设置上,调整职业教育的各类课程,增加与创新创业就业相关的理论指导、实习实践以及转换培训课程,无论从教材、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授课模式上都应该与时俱进,最慢5年也要进行一轮更新与调整,有些课程甚至3年就是一个小周期。以突出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对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将课程体系开发成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块,便于学生学习。
在内容上一定要不断更新,才能符合这个时代对创新创业的要求。六是在学习对象上,调整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上的就业心态,转变思想,努力学习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技巧。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业时心态比较高,他们自认比大学生、中专生更具有工作能力,但进入就业阶段发现工资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调研中有的专业紧随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如几所高职院校的电商专业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技能型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有的甚至毕业就被南方一些公司挖走,月薪上万。但也有一些服务行业专业学生毕业后还需要进行岗位培训,起薪2000~3000元,因此学生就业心态不佳。对于这些大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单独设置一门创新创业思维的课程。在深入转变思想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的思路,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活动时,才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与未来创业的想法。七是在改革中引入1+N的多证书方案。一是要普通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形成差异。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学历,要将基础知识作为其基本审核条件,以此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在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时,既要关注理论学习,又不忽略实践的重要性。二是职业教育过分地看中技能技术。当前的职业教育在实施中,更加看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将职业教育与学历培养画等号。三是将职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隔离开来。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的看法是将两者隔离开来,两者没有任何关联,各自都为独立的整体。为了防止上面问题的产生,就需要让企业对自己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促使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应用。为此,我国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提出建立1+N的多证书体制。在该体制中,对证书进行分类,即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等三个层次。一方面,要给学生灌输思想,不仅要顺利获得学历证书,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得到职业技能证书,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让高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以及教师工确定职能证书给予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
[2]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8
作者:毕连福 唐晶 单位:辽宁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