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交叉融合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而对于其他课程则相对比较忽视。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对于其他知识的掌握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出全能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加强专业与课程的融合,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交叉融合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从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入手,然后对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融合措施进行介绍。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模式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课程的设置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但在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中,专业与课程之间的融合过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教学中,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更加偏向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而普通课程则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相结合,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学生的工作奠定基础。
1.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职业教育院校也在逐渐的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学生综合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课程的设置中,课程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专业与课程的融合比较忽视[1]。职业教育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将企业的用人需求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的改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创新,更要将专业与课程相融合,进而建设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为学生的工作奠定基础。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英语、数学等普通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偏向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被动,学习的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与课程的融合,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科与行业之间的界线也在逐渐的消失,这也就使得复合型的人才更加的受到企业的欢迎。目前,信息技术产物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体力劳动者。根据用人市场的这一发展变化,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适时的进行改变,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融合措施分析
2.1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融合
在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融合,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2]。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就要求普通课程的教师与专业课程的教师及时的进行沟通,让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进而使得文化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英语单词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对学生展开教育。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多为学生讲解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单词,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2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融合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体系构建应该从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置、文化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入手[3]。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礼仪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职场的规则,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而文化课的教育则主要是指普通的数学、英语教学等。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教学课程的整合,将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置、文化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相结合,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的同时,渗透对学生专业的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4]。另外,在对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要时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下,任何一个科目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专业与课程的契合点,以该契合点作为课程教学的入口,进而使得专业与课程的快速融合,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的环境,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3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念,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融合
在职业院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融合,教师应该建立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5]。人本理念的教育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并注重保持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教育性。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来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融合,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在人本主义的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本理论,进而能够对专业课程的理性风险进行规避。
2.4根据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需求展开有针对性教学,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融合
在职业教育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而实现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文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文化课程的定位有正确的认识,即文化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的作用[6]。比如以物理学科的学习为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电学类专业、机械类专业以及焊接类专业的教学,教师就要对物理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另外对于不同的专业,物理教学的内容也不应该相同,对于电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多为其讲解有关电与磁的知识;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有关力学的知识,比如受力分析、压力等;而焊接类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掌握原材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焊接的原理。通过这种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进而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7]。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设置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加强对于知识的记忆,进而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融合,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交叉融合,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综合性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融合。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得教学过程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同时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念,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还要根据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的交叉融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的教育,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樊珂 单位: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