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的职业教育使命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无不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没有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没有中华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背后,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
一、报告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
一个新高度党的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随着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也要进一步提升至更高层面,报告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复兴,更是精神文明的复兴。文化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要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高度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在苦难与奋斗的历程中积淀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说,高度文化自信,繁荣兴盛的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文化新使命
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了职业教育文化新使命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必须把建设一支师德师风良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新使命。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并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教师。2016年,他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四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教师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把教师视为中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必须把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作为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基地,要发挥好培育和践行主阵地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第三,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必须把积极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4项根本任务之一。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新时代要全面实施对每一个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第四,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必须把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着重建立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作为新使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报告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发挥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作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以德育为首,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第五,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必须把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新使命。2014年,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要改变传统社会对劳动的偏见,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职业学校自身建设,以舆论引导公众,以贡献影响社会。报告指出:“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将会在新时代积极推动、逐步形成,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史文生 河南省教育厅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