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机器人引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机器人竞赛早已走入大中小学,正悄悄走入课堂变成一种课程教育。本文阐述了机器人教育与竞赛的关系,机器人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核心和主体。
关键词:机器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青少年而言,机器人早已失去昔日神秘的色彩。机器人竞赛在国内举办了10多年,从最早只有十几组参加,发展到现在每次比赛都是数千支队伍;从中小学竞赛发展到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机器人教育也从原来的科技站、少年宫,演变到学校逐渐走入课堂。很多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实验室。
一、机器人竞赛和机器人教育
起初,机器人以竞赛的形式闯入青少年的视野,很多学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发和设计,以展现自己的创新与设计能力。随着机器人竞赛的推广,在中小学机器人还是以竞赛为主,但是在职业院校,各类层次的竞赛推动机器人逐步走入课堂,甚至进入课程设置。机器人比赛主要面向青少年,分不同年龄组而设,由生产机器人的企业提供主板、硬件组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参赛者可以依据比赛规则自行组装,但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自己设计千姿百态的机器人,包括硬件主板和外形。这不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更需要创新能力、编程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二、教学工作者的呼吁-不要让机器人教育误入歧途
一旦机器人神秘面纱被撩开,就迅速得到青少年的喜欢,大踏步进入基础教育,很多大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机器人社团,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实验室成为各校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教育不要被竞赛的商业化氛围所左右。各种层面的机器人竞赛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是由机器人制造商独立举办或联合承办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如果不够,就会将机器人竞赛演化为商业活动。同时,有些层次的比赛带有“表演”性质,更多比的是学生在赛前准备的充分程度,比的是机器人本身的软、硬件配置,这些过度商业运作的结果,既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也使比赛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更不利机器人知识的广泛普及。第二,竞赛不要演变成校方经济实力的比拼。机器人的价格相差较大,有的价格较为低廉,但有的动辄万元左右,更不要说配套的主板模块、光敏传感器,越精密的价格越昂贵,机器人电池也开始用锂电池代替传统的镍铬充电电池,这使得机器人竞赛从贫民化活动转为贵族竞赛,很多团队受资金限制不得不退出比赛,更别说校内的机器人知识普及了。归根结底,就是竞赛变成了炒作,致使机器人自身的优势被淡化,机器人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其实对教学机器人来说,单片机的核心结构,功能的简化,让青少年寓教于乐的理念,其成本原本应是不高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机器人竞赛是商家实现盈利还是学校实现普及?针对设计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是比拼学校资金实力还是展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是采购华丽的套装竞赛机器人还是让学生开发朴实无华的应用模块?有多少用资金积累起来的机器人实验室,比赛之后束之高阁,实验室的作用大打折扣。第三、竞赛不要成为老师间法力搏杀。有些机器人竞赛,除了拼厂家品牌、拼校方经济实力,还要拼指导教师的法力和“能力”。为了赛出好成绩,个别参赛指导教师不指导学生在机器人功能应用开发上下工夫,而是想方设法研究规则漏洞、探听比赛场地布置、改变机器人规定尺寸和重量、增大电池限定容量等,还有的教师混进比赛场地参与比赛。有人在比赛现场看到选手在调试时轻松的玩手机、打游戏,而老师却忙得不亦乐乎时就感到莫名的担心与忧虑!机器人本应是青少年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创新力,用自己的努力、毅力来拼搏的一片纯洁、积极的赛场,本是青少年的活动却变成“教师竞赛”或者“学校竞赛”。这些或许不是现在机器人竞赛的主旋律,但却时有发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如何将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让机器人真正走入青少年身边,让机器人教育发挥光大。
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机器人教育的主体
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等各方面素质,但是如果引入机器人教育仅仅是为了恶性竞争参赛就有失偏颇了。下面是我校的一些做法以飨读者。我院自2007年开始开展机器人教育,最初采用社团和协会的形式,教师仅仅起到“指”和“导”的作用。学生以自愿的形式组成兴趣小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选择某个模块作为主攻方向,从资料研究到市场调研,从产品性能比较到采购,从组装成机到程序调试,都是学生按照自己想法和思路去完成。连续四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竞赛,每年都有项目获得冠军,如机器人相扑、机器人篮球等。现在我校的机器人教育采用第二课堂融入第一课堂的方式,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均已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当你看到孩子们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消耗在机器人的开发与调试上,你还会埋怨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生源复杂、素质低下吗?当你看到孩子们为了讨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转而取得共识后又携手解决下个难题时,你还会觉得竞赛场上的胜与负更重要吗?
作者:苗玲玉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