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
【内容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区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农转非转移人口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分析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社区职业教育;教育资源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中也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作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有序、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背景下社区职业教育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合理整合调配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农转非转移人口就业培训,稳步推进发展社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措施。
一、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转非劳动力面临着转岗就业问题,而社区职业教育则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一历史使命。经过多年发展,浙西南职业教育通过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了以城市农民学院为中心,各县职业学校为龙头,区(乡镇)文化学校为骨干,社区文化站点为基础的四级社区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浙西南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社会实用人才。总的来说浙西南社区职教有以下特点:第一,社区职业教育模式主要由社区职业教育机构主导,社区职教机构有着较完整的管理机构和教育资源,负责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实施和协调。第二、专业技能培训是目前社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社区居民无论是从事农业或者农转非转移劳动力,他们参与社区职业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专业操作技能或者提高文化水平。第三,社区职业教育以政府承办为主。目前浙西南的各类社区职业教育还是以政府主办为主体,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运作模式都印有较鲜明的政府或准政府烙印,政府既是领导者、支持者,也是管理者和资源统筹者,社区居民也普遍认为社区职业教育是公共教育,政府应该承担社区职业教育的费用。
二、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社区职业教育的系统认识。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展社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还不够,人们目前对社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大家普遍认可的“唯有读书高”是普通教育,认为只有通过普通教育才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实现人生的追求,而职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二等教育,只有升学无望的人才会去学。由于政府部门对社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实际行动,广大群众还没有意识到社区职业教育在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居民职业技能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重普通教育轻社区职业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二)社区职业教育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体系虽然初步形成,但各社区职教运作相对独立,再加上山区的地缘特征,资源分散,沟通合作不畅,政府对社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此外,由于社区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到民政、计生、劳保、教育等部门,但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对社区职业教育指导工作缺乏合力,缺乏统筹协调的领导机构和运作实体,社区职业教育效果不理想。再者,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如何在原有的社区职教体系中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还缺乏较为系统的规划和措施,针对农转非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培训工作多数还停留在传统职教模式。(三)社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不足。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虽已经初具规模,但现有的教育设施较陈旧,设备老化,经费不足,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岗位培训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目前社区职教建设工作还主要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区职教的经费统筹也是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投入或财政部门的补贴为主,由于浙西南地区是欠发达山区,地方财政基础较薄弱,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而且社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农转非转移劳动力的培训针对性更强,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经费筹措,而目前社区职教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培训、实验、实习场所等资源明显滞后或不足,已经很大程度制约了社区职教的办学质量改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也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四)社区职业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社区职业教育内容多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培训为主,专业设置方面多是市场需求较热门的计算机应用、会计、金融、机械加工、磨具设计等课程。而农转非转移劳动力基本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跨度也较大,学习能力较差,社区在开设提升农转非劳动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培训课程却比较鲜见,使他们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课程的直接培训,而且现有的培训形式还比较单一,多以教师面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导致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再者,由于缺乏较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虽然专业开设种类较多,但不能体现浙西南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较弱。
三、提升浙西南社区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完善社区职教体制。政府要根据浙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出台推进社区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加强对辖属地区社区职教工作指导与宣传,明确社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突出社区职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同时还要由政府牵头改革完善现有职教体系,突破行政区域界线,打破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资源壁垒,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社区职业教育新体系,构建社区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机构,制定社区教育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基本教育模式,使社区职业教育与当地区域经济同步发展。(二)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加大社区职教经费投入。与普通教育相比,社区职教涉及面更广,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经费来支持。因此,必须形成由政府牵头主导,通过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为主,社会筹措经费为辅,多渠道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切实保障社区职教的经费,形成多元办学格局。由于社区是社区职教的承办主体,为保证社区职教的办学规模效益,可以根据不同的职教任务,由不同社区联合承办,在承办过程中,实行“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保障承办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职业教育。(三)重视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区职教的关键在于师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社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社区教师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聘任机制,实行岗位和待遇挂钩,并建立以培训业绩为主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开展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全员培训,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对口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与学习考察,并聘请企业、社会各界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社区传经送典,使社区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结构、梯队建设、专兼职比例等方面趋于合理化,为社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四)创新教育模式,完善社区职业教育体系。浙西南社区职教要在现有职教体系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职教中心龙头作用,通过开展绿色技术培训、科技培训、转岗实用技能培训等手段,逐步完善农转非劳动力培育体系。为提高职教质量,扩大培训规模,要建立政府、社区、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职教培训投入机制,开展多样化、分段式的灵活教学形式,推行职教监督考核模式,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社区职教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曹建国.关于我国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10
[2]肖贻杰.社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6,1.
钟扬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