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谈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现实冲突

谈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现实冲突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12 09:12:00人气:36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历经了从恢复发展到鼎盛时期,又从滑坡阶段到明显分化等不同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从举办农村职业教育的初衷看,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应当围绕办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以涉农专业为主要内容、以“为农”为目标来界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其最初的界定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背离。“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必要办在农村吗?中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农村人的中职呢?农村职业教育究竟还能不能实现‘为农’的目标呢?”已经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综述,以改革开放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分析农村职业教育。

一、综述与分析: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多维度理解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许多研究者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综合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大都给出了综合性的界定。通过对这些综合性的概念界定进行分析,发现基本上都是对以下三个维度的综合:一是教育发生地域的维度,二是教育对象的维度,三是教育内容的维度。从教育的发生地域维度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界定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者刘春生和刘永,他们认为,从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概念综合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农村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者石伟平在其所著的《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一书中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与城市及工业发达地区实施的工业、服务业职业技术教育相对的另一类职业技术教育”,他强调农村职业学校必须设在农村。以上观点立足于农村和城市在地域上的明显区别,旗帜鲜明地从发生地的角度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界定,即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是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从教育对象维度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界定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刘春生、王虹主编的我国第一本《农村职业教育学》(1992年)一书中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对农村广大的就业人员和从业人员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刘春生、刘永还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的职业技术教育”。张力跃在《受教育者视界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困境与破解》一书中提出,农村职业教育“以农民子女为主要对象”。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就是农村人口,农村职业学校的生源都是农村学生,这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决定的,符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从教育内容维度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界定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石伟平编写的《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中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农业种植、水产、果树栽培、畜牧、蔬菜、花卉、药材等内容。刘春生、王虹在《农村职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从以上观点看,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基本上还是应当围绕“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即第一产业来进行设置。尽管刘春生等学者认为应当设置“加工、运输、服务”等第二、第三产业相关专业,但总体仍然应当以涉农专业为常规的和主要的专业设置。农村职业教育内容的设置,最初是为了适应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求,以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技术水平。

二、嬗变与冲突: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现实困境

(一)生源枯竭使“办在农村”几近名存实亡

农村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至今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历经了从恢复发展到陷入停滞、从鼎盛时期到步履维艰的兴衰起伏,并从曾经多数人的“理想选择”沦落为当前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其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农村职业学校和生源从数量上由充沛到短缺、质量上由优质到低下、结构上由多元到单一的嬗变。改革开放初期,高中教育分流制度的恢复,在生源方面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应当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这一精神,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规模成为当时各地教育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1985年国家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在这些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加之市场需求旺盛,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增加最快、生源最好的时期,到农村职业学校就读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的理想选择。这一时期,全国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数量由1979年底的2000余所发展到1992年的6900余所,几乎每县都办起了职业学校;农村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由1979年的23万增长到1990年的195.5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高校扩招以及农村中职学校自身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职学校发展陷入停滞,生源出现了滑坡现象。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化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严格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也开始被逐渐打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被推向市场,和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城市的中专和技工学校在户口、就业等方面的附加价值也随之消失。由于城市中职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较之农村中职学校有明显优势,从而使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流向了城市中职。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导致了“普高热”现象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严重流失。从目前的地域分布状况来看,办在农村的职业学校数量锐减,县均只有2所左右,而现存的农村职业学校也普遍存在生源差、办学效益差等诸多问题,有些学校因生源枯竭甚至可能随时停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体制改革使城市职业学校附加价值消失,城市学生大都不愿意上职业学校,生源界限被打破,呈现出农村生源向城市中职学校单向流动的态势。这种生源的单向流动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农村职业学校生源枯竭,难以为继;二是在所有的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且占比9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禁要问,职业教育还有必要办在农村吗?中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农村人的中职呢?

(二)市场化导向使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日趋“离农”

改革开放之后的十余年,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恢复发展和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多农村中职学校开设了农学、种植、水产、果树栽培、畜牧等和第一产业密切相关、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农业生产规律、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毕业生。1984年至1992年,农村职业学校共培养毕业生430余万,这些毕业生大多留在家乡工作,并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农村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从1993年起,由于受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职业学校的总体吸引力大大降低,涉农类专业的招生出现了严重困难。为适应新的形势,很多农村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面向二、三产业的专业,如计算机类专业、数控机电、电子商务、宾馆旅游、服装设计等。然而,由于办学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大多农村中职的新设专业不能提供足够的实训设备、实习场所和优秀的专业教师,这自然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的毕业生往往达不到市场所要求的标准和规格,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因而这一阶段的农村职业教育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这一目标。1999年的高校扩招政策客观上推动了“普高热”,加上长期以来社会上轻农离农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村职校毕业生出路较差的现实,使广大农民认为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纷纷开设普高班来吸引生源、维持生存,还有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则被迫停办或者转型为普通中学。进入21世纪之后的农村职业教育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失败的,也未能实现“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教育目标。

三、反思与展望:“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何去何从

本文选择了办学地域、教育对象(生源)和教育内容三个重要维度,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合农村职业教育举办的初衷,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是办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以涉农专业为主要内容、以“为农”为目标。重点分析了在深化改革和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嬗变,认为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其最初的界定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和背离:一是生源枯竭导致“办在农村”几近名存实亡,二是市场化导向使教育内容和目标日趋“离农”。并先后发出三个疑问: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必要办在农村吗?中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农村人的中职呢?农村职业教育究竟还能不能实现“为农”的目标呢?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和配套政策的实施,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开始逐步现代化,城乡之间的差别也在渐渐缩小。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最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相对单质的一元现代社会结构。那么,在将要到来的一元现代社会,农村职业教育该如何界定呢?“农村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会不会逐渐淡出,甚至成为历史的记忆而被其他概念所取代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重视的问题。

李小丽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