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06 11:32:00人气:872
摘要: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下去,做好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与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更好地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经过调查,我国近几年来迅速涌现出了一批办学规模较大、口碑较好、很有发展前景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衔接,切实解决好两者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存在的问题、招考政策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与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更好地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1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求不仅停留在中等教育上,而是更高一层次上的高等学历教育,这就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处于不同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中专或者技校的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大专或者应用本科,所以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固然不同。实现二者既具共性又具特性的合理衔接,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2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地衔接。经调查发现,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处处碰壁,尚且没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高,主要原因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存在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准确的定位,中职学生到了高职院校反而学不到实用的技能,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周而复始,导致中职学生对高职没有过多的向往,出现一种“读也没用不如不读”的现象。
第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目前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就业的专业并不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专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很多专业的设置存在问题,并没有做到与市场紧密衔接,尤其是中高职专业上缺乏协调沟通,导致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的时候没有自己“对口”的专业,只能随便选择一个不相匹配的专业,或者放弃升学。
第三,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入研究招考政策,加强技能的考核。经调查有些学校为了招生成绩门槛放低或拆除,导致一些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顺利入学,大大降低了高职的办学质量,从而影响了社会及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3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几点建议
3.1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应共同制定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切忌互相闭门造车。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应加强基本技能,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尤其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体现高层次、管理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比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高更新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无论如何,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更强,而不是脱离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2专业、课程的衔接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作在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坚持市场需求的原则,针对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专业实践课时,逐渐减缩基础课时,坚持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强化实践应用教学,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岗位要求的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职业教学的特色,以便更好地衔接。
3.3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衔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中职阶段的学生可以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的学生则需要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4师资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的基本能力,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挂职锻炼,加强应用教学能力,使所教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与高等职业教学衔接。同时,不论是高等还是中等教育,都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走入课堂,切实将一线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开展中等高等教师座谈会,互相吸取教学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5合理的人才结构与观念
不论怎样改革,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大学形象不能丢,不能没有职业性讲高等性,也不能没有高等性讲职业性。如果高等职业院校被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已经不是大学,等同于社会的培训机构,学生在心理上会觉得读高职没有尊严,那么合理的人才结构就更难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
[1]陈桂生著.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叶澜著.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
[4]吴国荣.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5]中国职业教育网[EB/OL].
黄真 大连商业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