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护生护理职业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在职男护士的职业现状,并提出针对临床实践阶段男护生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方法对重庆市6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存压力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提出对我国男护生护理专业思想培养的构想。结果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认知普遍缺乏,专业思想不稳定,从未有过转行或离职意向得分最低(2.10±0.39),没有来自家庭和社会压力、职业成就感和归宿感得分2.44±0.74、2.57±0.63;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不明确。结论在职男护士职业认知较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临床实践阶段是男护生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形成的关键阶段,对此阶段男护生实施个性化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男护士;男护生;护理专业;职业认知;个性化培养
临床实习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培养对护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男护士是护理行业新兴的生力军,为护理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工作中男护士具有性别和能力的巨大优势,但因性别与角色冲突,也面临着特有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如果压力持续存在且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将造成男护士的工作自信心下降,进而离职意愿增加。笔者对94名在职男护士的职业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拟为进行男护生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共6所附属医院94名在职男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均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排除行政、后勤、教育、管理、中途转行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自设“重庆市男护士职业认知和职业定位”调查问卷,结合国内外文献初步制订访谈问题,并征求资深临床护理和在校教学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对本院急诊、手术室、精神科3名从事临床工作的男护士进行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次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的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②职业认知现状和规划。主要涉及到择业、就业的动机,从业过程中心理感受和感触,共14条。以选择题作答,采用Likert5级计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分别计5~1分,分值越高,职业认知和规划越好。回答完整上述两部分即为有效问卷。③开放式问题。包括作为男护士你在临床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临床工作中面临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你在自我发展或教育方面有哪些需求?对将来工作角色的期待是什么?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男护士的发展?
1.2.2调查方法
调查前与6所医院护理部取得联系和配合,收集在职男护士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建立男护士调查问卷QQ群和微信圈。于2014年6~9月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90.38%。1.2.3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男护士的一般资料
本次接受调查的男护士所在单位均为综合性三甲医院。年龄20~38(28.21±6.07)岁;护龄0~16(6.21±3.32)年;学历:大专37人(39.36%),本科53人(56.38%),研究生4人(4.26%);职称:初级87(92.56%),中级6人(6.38%),高级1人(1.06%);已婚46人(48.94%),其中已婚中配偶为护士者32人;家庭背景为农村65人(69.15%),工薪阶层25人(26.59%),其他4人(4.26%);非独生子女63人(67.02%);自主选择护理专业19人(20.21%),调剂专业69人(73.40%),其他6人(6.38%)。
2.2在职男护士职业现状及职业规划
2.3开放式问题
问卷中提出的5个开放式问题,根据受关注程度的高低依次如下:①“临床工作中面临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关注度最高,74人(78.72%)进行了回复,其中,44人认为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是角色冲突,19人认为社交压力及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是其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有部分男护士表示前途迷茫是最突出的问题。②“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男护士的发展”关注度位居第二,53人(56.38%)参与了讨论,其中,24人认为自己在单位受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来自管理层的个性化管理和培养;20人认为护理工作的特点给自己造成困扰,不利于男性创新性思维的发挥。③“对将来工作角色的期待是什么”位居第三,有51人(54.26%)对此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24人表示自己期待走向管理岗位;18人希望摆脱护理工作,走向技术人员岗位;5人表示对教学工作感兴趣;另外4人表达了脱离医院工作的意愿。④“自我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需求有哪些”为第四位,26人(27.66%)关注了该问题,其中,18人明确表示希望单位能对男护士在进修、深造方面给予更多的机会,在管理方面给予较大的空间;8人表现出对教学、科研的兴趣,但也流露出自己的担忧,受困于医院的环境和资源,实现比较困难。⑤“作为男护士你在临床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仅8人(8.51%)回答。感受多为“不受人尊重”,“自己的想法难以被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不能得到发挥”等。
3讨论
3.1我国现阶段男护士的职业现状
有文献报道,男性从事以女性为主的职业,成功机会更高,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1]。首先,男护士在体力、耐力、精力方面较女护士有优势,在高强度、突发应急事件集中的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男护士的控制、决策、思维能力等方面更胜于女护士;其次,男护士遇事冷静、镇定,能给家属或患者以安全感,还可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再者,男性逻辑思维缜密,创新性思维方面优于女性,更有可能在新技术新事物的研究领域有突出的表现。虽然男护士理论上较女护士有诸多优势,然而现实中男护士职业现状不乐观,离职率高居不下。白洪敏等[3]调查发现,男护士离职率高达50%左右。本次调查显示,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认知得分普遍较低,14个条目中均分在3分以下有9个,其中,“较好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宿感”、“没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从未有过转行或离职意向”三条目得分最低(见表1),这反映出目前男护士从事护理这一行业不仅承受了和女护士相同的工作压力,还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也对其自信心产生负面作用,导致男护士对专业产生怀疑态度。开放式问题调查中,认为“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是角色冲突”、“在单位受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来自管理层的个性化管理和培养”以及“期待走向管理岗位”的男护士所占比例较高。提示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以后普遍感受到性别带来的角色压力,从而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培养和提高。以上调查结果均显示,我国男护士面临着来自社会及自我概念冲突的双重压力,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困惑、迷茫甚至退缩,从而制约其职业发展。因此,对男护士的职业教育应从护生抓起,使其尽早认识对的职业定位,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3.2对男护生护理教育的启示和对策
3.2.1我国男护生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男护生入校均为硬性调剂生,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较少,所以男护士在进入护理专业学习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本职业的喜好,或者是未能深刻考量进入此职业领域可能会带来自我及社会的双重冲突,进而产生对学业的倦怠感和迷茫感,导致男护士思想情绪不稳定,对就业取向发生动摇,给临床阶段的培养增加了难度[4-6]。针对男护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护理学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尝试,但总的来看,国内关于男护士培养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男护士主观观念的改造上,在教育机制、性别和职业规划及职业性别文化认同方面的研究较少。黎加强等[7]认为,大多研究者是站在教学单位的单一角度上,而没有从背景中去寻找男护士教育困境的实际原因,是强制性灌输培养策略,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综合各方因素后的策略。被性别职业教育改造后的男护士已经失去已有的特有气质,进入临床后面临服务大众,又出现了自身性别和行为的不一致,必然遭受性别刻板印象主流人群的抵制和歧视,使其身陷性别身份自认和社会接纳的双重矛盾。所以男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着手点应该放在如何培养适合男性性别的护理教育研究上来,并着重培养相关性别特质的临床实践活动项目,而不是重塑男护生个人性格来适应女性化特质的职业,以牺牲男护生个人心理、性格发展为代价。
3.2.2对策
3.2.2.1早期职业生涯规划
应根据现阶段男护生的职业困扰,改革现阶段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帮助其自我剖析和定位,向其讲解并鼓励了解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模式、方向和最新动向,引导护生了解自我、剖析自我,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职业生涯初步规划,比如男护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性别的优势在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展,同时利用首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巴桑邓珠”等成功案例,在男护生群体中形成榜样效应。
3.2.2.2临床实习过程中尊重男护生的特性发展
分配实习科室时尽量安排在手术室、急诊科、监护室、精神科等能充分体现男性优势的科室,在这些科室老师的引导下有利于护生产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对专业价值的认可、自我认可。在对专业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专业思想得以巩固。专业思想的巩固是保证男护生认真从事临床实习乃至今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3.2.2.3选择高职称老师或优秀男护士带教
目前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者大多为女性,在带教男护生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服务性、照顾性让男护生觉得不利于彰显男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学思想中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很少关注男护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对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很有限,容易造成自我概念的困扰,小护士和大男生形成强烈的观念冲突,男护生会觉得这个专业让自己变得细心、耐心,脾气温和,过于关注生活细节,这与自己内心深处的男性的刚强、冒险、富于挑战的个性等社会性别特点不一致,会被别人认为失去了男人味。Rajacich等[9]研究也发现,临床带教这一环节会给男护生造成较大的压力。孙雪芹等[9]的研究中提出,男护生对临床带教表示不满的是认为教师在工作安排上不公平,总是安排他们做过多简单重复的工作,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不合作,面对社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高职称的教师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能够言传身教,对男护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鼓励,能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对他们心理压力的疏导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临床科室可以选择专业思想比较稳定,职业规划成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突出的男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充分发挥榜样效应,男护士经历了男护生培养阶段,更能理解男护生的困惑和压力,对男护生实习期间思想动态和需求更熟悉,进而对护生给予经验性和针对性指导。
3.2.2.4定期参与医生查房,给予医生层面的肯定
男护生高考时大部分第一志愿是临床专业,因分数不够而被迫选择学习护理,这说明他们大部分对医学知识是感兴趣的,在临床实习阶段因工作性质问题自认为自己相比医生而言低一个档次,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技术含量低而不受医生的尊重。让男护生定期参与医生查房,不仅满足男护生对深层次医学知识的渴求,来自医生层面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比护理带教老师的说教也许更能增加男护生的职业认同,使学习护理知识由被动灌输转为积极主动成为可能。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对临床男护士职业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于男护生的培养,不能单一针对在校教育、实习前培训、实习阶段、临床工作中等某一个环节,需要建立一个针对男护生个性特质的持续培训模式,以彻底改变男护生职业认知现状,帮助其完成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王二传,陈斐,胡婷.男护士就业与离职状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12):92-93.
[2]杨慧茹,吴清余.男护士在护理行业的定位思考[J].海南医学,2013,24(16):2494-2496.
[3]陈翠屏,张永学.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本科男性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5(15):7-9.
[4]王燕妮,代亚丽.男护生实习期间压力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14-16,29.
[5]林慧美,代松玲,陈海玉.90名在校男护生职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24-126.
[6]袁顺琼,马叉嘉,许冬梅.男护理学生职业规划三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8):3825-3827.
[7]黎加强,郭文杰,郭林,等.男护士培养研究现状概述及研究趋向[J].西南军医,2010,6(12):1214-1215.
[8]RajacichD,KaneD,WillistonC,etal.Iftheydocallyouanurse,itisalwaysa"malenurse":experiencesofmeninthenursingprofession[J].NursForum,2013,48(1):71-80.
[9]孙雪芹,施建农.我院60名本科实习男护生压力源和压力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76-278.
作者:张克标 古满平 夏利华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