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物流课程有效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论文

物流课程有效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14 02:54:00人气:379

一、中职物流课程教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看,现代物流除了强调与物流相关的各要素之间运作效率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各要素运作的系统化、社会化以及物流在形成和维持供应链中作用的实现与发挥。对于从事物流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也相应的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物流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现代物流教学应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现代物流教学应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等。

中职物流课程在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存在缺陷,已经给社会企业物流的管理、一线生产管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本人结合多年从事仓储管理、国际贸易管理以及工作流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中职物流课程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物流课程体系定位不清导致物流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课程体系中,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影响到物流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自身“职业性”教学特点的发挥,因此产生了课程体系定位不清的问题。由于物流课程体系的定位不清,导致实践环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课程教学中欠缺。

(二)物流理论体系薄弱产生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

作为一个具有整合、系统、组织以及管理等核心特征的物流管理产业,必须要有物流活动的实践作为物流管理有效开展的基础。从当前有关中职物流课程教学的研究来看,由于物流理论体系的薄弱,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脱节。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课程理论体系薄弱主要体现在:其一是没有结合我国物流的发展进程,而一味的对西方现代物流理论进行阐述,这就导致理论的研究与挖掘脱离了我国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其二是缺乏对我国物流产业生存环境的延续性研究,表现在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哪个,也就是物流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脱节。

(三)主体错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导致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效果较低

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了物流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但是,课程的重新设置不仅包含了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设置,还包含了教材、教具以及教学设计的重新编写。但是,从物流课程体系理论与我国实际的结合点以及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工作量上来看,教师很难独立的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上存在的课程开发主体错位现象,直接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足够的关注,也就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

要培养合格的专门技能型人才,就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与能力有效建构的同时,应将职业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的关注点,以完成任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典型工作任务创建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教学案例――仓储管理实训教学

本人主要从事仓储管理、国际贸易管理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与教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除讲授给学生充足的物流课程基础知识外,还结合本人从事物流管理的经验,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机会。接下来我将以仓储管理的实训教学来讲述如何在物流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有效地职业技能训练实践。

(一)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依据的原则

简单来讲,仓储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中心。仓储实训教学主要是通过物流课程教学资源的模块化,实现实训教学自身的业务化以及岗位化,实现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有效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提升学生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在实际的教学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在进行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时,不经仅仅将仓储物流管理操作技能的提升作为唯一的目的,而应通过综合性的实训,实现学生对物流课程教学中有关的职业技能进行全面性的理解、掌握、训练;二是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口号是“能仿真实训的,绝不模拟练习”。由于模拟练习与实际的仓储管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学生经过仿真实训,将来在面对将来仓储管理中的问题时,就能够因为实训技能操作的一致性,无需调整,便能直接投入工作;三是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物流课程的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问题,实践性原则应成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教育培养目标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仓储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仓储实训教学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其一是教学的组织具有灵活多样性,比如通过仓储管理模拟,让中职学生不仅理解仓储管理的概念,还对整个仓储管理的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通过仓储管理中的角色的互换,掌握企业对于仓储管理中各个岗位的基本技能需求。与此同时,对于一些不具备充分的模拟条件的,还可以通过课内知识展示,学生进行有关仓储管理需求的讨论;其二是仓储实训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实用性知识的讲授不仅能使学生对物流企业实际流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学员对于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的能力的提升,对于仓储管理的作业过程以及技术要求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

有关教学设计主要依照以下几个步骤:

1.围绕实训岗位的职责查找、讨论仓储管理流程的岗位;

2.确定仓储管理岗位:供应商;入、出库理货人员;司机(模拟车辆);超市(客户销售终端);市民;库房管理人员;调度人员;库工等。还可依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更多的岗位设置。

3.分组完成入库流程。在软件中模拟仓储库管员建立仓储,并将有关货品的信息录入;

4.建立客户信息、添加合约以及收货人的信息。

(三)仓储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有关仓储实训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以物流企业的人才招聘要求为主要依据的。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有效,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三种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关评价的要点主要有:一是对于仓储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否具有业务钻研精神、并能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四是否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五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六是否有对紧急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

随着现代物流管理在我国市场中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就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应注重学生自身对于物流管理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掌握,以适应当前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化、多元性要求。这就要求高等职业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提升中职物流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对策研究

在有效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不应要求学生一味的对某一动作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不断的调整实训操作的活动结构与方法,促使学生从实训的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练习,促使技能训练获得预期的实训效果。因此,中职物流课程在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实践中,应有针对性的通过训练方法的设计,为学生创造行之有效的、充足的职业技能训练条件。

(一)明确职业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与基本要求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完成训练目标内部动因的激发,是提升职业技能训练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流课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就应通过明确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促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职业技能训练在当前学习与将来所从事职业方面产生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训练态度与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对行为能力和结果的评价与预期。

(二)为形成正确的动作视觉形象,教师应提供准确的讲解与示范

对于从未接触过、尚未掌握全面的中职学生而言,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还是要在教师的讲解下,一步一步的实现技能的掌握以及熟练化。职业技能的形成初期,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描述以及示范,在自身进行尝试的基础上,掌握职业技能的基本步骤,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该职业技能的动作表象。由此可见,有经验者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讲解与示范,促使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训练实践中,尽快的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关注以下两点要求:其一语言的使用要明确而简洁;其二语言的使用要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要求。

(三)对有关物流管理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职业技能,学生为进行有效的掌握,就必须对职业技能进行合理的分解,最后通过局部之间的联系来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动作体系。在对复杂的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时,需要正确的把握职业技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有关职业技能动作的分解要以动作形成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使训练者从最基本的分解动作开始,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完整动作,使学生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完备的动作原型。

(四)及时准确有效的职业技能动作反馈

通过反馈,学生对于自身存在的职业技能动作的正确性与否进行判断。及时准确有效的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快技能掌握的速度;还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的动作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促使正确动作的强化以及错误动作的纠正。

(五)合理分配技能练习的时间与次数,提升训练实效

职业技能动作的形成与保持,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以及联系时间作保障。但是,进行技能动作训练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一段时间内联系的时间太长、次数太多,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减退,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在选择训练内容,布置训练作业时,要按照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坚持循序渐进性原则,制定适当的计划,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使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物流课程教学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中,但是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基本特征之一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除强化物流课程的教学外,还应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布于仓储企业、货运基地以及商贸企业的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与物流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触,从而促使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培养出既能体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与特色、又符合企业实践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使学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现代物流操作能力的毕业生。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