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高等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管理改革的影响

高等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管理改革的影响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18 22:49:00人气:440

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等人才的培育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建设的过程当中,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成了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建设的全新趋势,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教育个性化发展,也降低了创新人才培育的难度,让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给教学管理改革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高校应把握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信息化的优势,保证教学管理改革有效性,适应高校教育改革要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改革;推动作用

为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全面实现,国家在积极助推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利用扩招方式达到目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虽然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影响力的增加,但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的教育挑战,也能够累积丰富的办学经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品质。

1高等教育信息化特点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借助目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校园,具体来说涵盖校园网络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学习自主化等诸多内容。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是全球化、智能化以及自主化。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信息化。借助现代化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变革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在教育教学当中增加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信息资源的扩展和共享有效性,能够让教育教学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教学当中,教育信息化会助推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有机整合,并在一系列的互动反馈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学空间。在对该过程进行理解时不能片面地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把教材与黑板搬到网络与屏幕上,而是针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全方位改革改造。二是教育环境信息化。通过信息兼容与校园网建设助推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并在诸多政策的支持保证之下,完善教育学的信息化条件,尤其是实现软硬件与人文环境兼容,利用信息技术把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延伸拓展到课外以及校外。三是教育管理信息化。通过发挥数字校园建设的作用和打造信息化办公体系,能够构建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实现对各项政务的动态化监管,将极大程度上规范管理流程,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2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改革的推动作用

2.1创设信息化的环境

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大工程,有着极强的复杂性与系统性特征,其中涵盖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多元化要素的信息化发展,可以说教学管理只是这些要素当中的一个环节。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落实,能够给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一个优良的信息化氛围与发展环境,进而为教学管理改革的贯彻落实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撑。首先,教育信息化要求高校把校内生活学习与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借助信息化方式进行展现。信息的共享性能够让这些信息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当中,帮助学校建构信息数据库,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做好铺垫。其次,信息化这一系统性工程的推进落实需要高校做好战略规划。教学管理是高校日常事务的组成要素,与其他层面的信息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高等教育信息化能够给教学管理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开辟更加广阔的改革前景。

2.2打造信息化的平台

教学管理改革的趋势在于信息化建设,而朝这一方向努力又需要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给教学管理改革平台创建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不仅带来了宝贵经验,还能够直接充当教学管理平台,降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第一,教育信息化推进落实的进程中,不能够缺少了以学校局域网为中心的平台建设,这样的平台建设要求高校从整体角度出发完成规划、建设、管理、运用等诸多工作。这些平台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给今后的教学管理改革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第二,信息化平台在实际运用方面打破了狭隘性,而是显现出明显的包容性特征,可以持续扩展应用功能。所以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直接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直接性的平台支持,使得原本烦琐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轻松完成。第三,高校教学管理内容复杂多样,涵盖针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管理,于是需要有综合管理系统和小型管理系统的综合建设。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中也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也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将会给今后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指导。

2.3革新教学管理手段

过去的高校教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师生发展的实际要求,也不能够体现教育事业的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变革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够迎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助推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落实,促进了教学管理手段的革新。比方说,目前高校在学生管理当中运用的主要手段是学分制,指出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之内修满一定学分,否则就不能毕业。学分制管理和传统教育模式相关联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要求。主要是因为这样的管理手段忽略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强调利用标准化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该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刚性约束特征,没有较强的灵活性,而学生如果学分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就无法毕业,与当前的教育宗旨是背离的。教育信息化可以助推教学改革的实现,在这一过程当中就包含教学主客体的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会对教学管理手段改革带来借鉴和推动。

2.4健全多元教学活动

纵观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主要的表现在于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实践方法。教师是课堂主体,借助教材知识灌输的方法,完成知识传递。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现主体性的积极参与。这样的人才培育模式,在教育观念、内容、手段、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明显滞后性的特征,也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则能够有效扭转这样的局面,并基于多个层面健全教学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分析,教育信息化的落实可以帮助教师打破传统,以教材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引入网络平台上的丰富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突破学生专业与学科意识,让学生在跨专业与跨学科视角寻求拓展创新,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从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把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观念角度进行分析,教育信息化会促使师生转变过去的角色认知,让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始终和学生在平等位置上沟通相处。

2.5助推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得以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助力在于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学管理改革队伍建设带来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管理人员建立信息化意识。信息意识是信息化时代的必备观念,也是教学管理者是否合格的标志。教育信息化会督促管理者主动提高信息意识,适应信息化环境,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为教学管理发展贡献力量。二是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了教学管理改革是否可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落实,能够给管理者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在一系列的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技术运用水平。三是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者会在信息化中学会认清自己的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于师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如今的信息化背景之下,要推动各项事业的长效进步,就必须适应新形势,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与落实,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信息化社会得以繁荣发展的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是教育改革热点,在当代环境之下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必然,既能够创新管理模式,也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当中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巍峰.校园门户网站-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J].中国远程教育,2016(12):12-14.

[2]郭.本土化:国际高教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7(5):66-67.

[3]李新新.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问题[J].才智,2018(22):56-58.

[4]论网络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7(5):52-53.

[5]王美茹.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改革的推动作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1-212.

作者:王淑敏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上一篇:探讨实习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