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摘要】随着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的开展,因组织机制、师资队伍组成等与教学单位不同,使得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基于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实际情况下,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如何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
【关键词】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改革
引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贯彻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宁夏中阿经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为重点,以完善育人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一、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创新创
业理论教学管理现状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自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后,负责学院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双创教育,是区内首个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高校,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设置为通识课程,覆盖学院100%专业。创新创业中心隶属教务处,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主任,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负责人分别担任副主任,有行政工作人员2名,专职教师1人,其中一名行政人员负责理论教学管理、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等工作。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任务大部分由学院兼职教师组成,分别来自不同行政岗位。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参照教学单位(系)管理模式。
二、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均衡问题师资队伍兼职比例较大,在教师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兼职教师大都担任一定行政工作,由于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存在时间、精力分配不足的情况,导致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开展;同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抓手对教师进行管理。
(二)实践课堂规划问题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离不开实践,而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对象――学生归属于各系学工口管理,缺乏学生管理抓手,使得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开展被动。当前创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未实现有效融合,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模式必须做出相应改变,由于理论性知识教育过程主要是传授式教学,因此,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创新创业上的科学利用,降低了学生对创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创业理念难以融入教学全过程。
(三)创业教育模式及管理问题创新创业理论教学面向学院四个系的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与四个系保持密切合作与沟通,这对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流程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表现在目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与传授形式上,尽管有一些课堂会利用案例教学对课堂气氛进行调动,但多数局限于表面形式,案例教学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没有被学生有效吸收;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课程管理规划在各院系中的整合工作缺少实践性教育平台,在实践性软件与硬件条件上来说同样缺乏合理的投入,连接形式较为单一,创新性创业课程仍处于课程的添加上,没有打破传统院系交流中的壁垒,使创新性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发展受到阻碍。
三、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一)强化师资团队力量加强教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创新创业中心教学业务管理能力,通过教学单位交流、学习,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编制《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手册》帮助兼职教师更好、更快的转换角色。重建教师考评制度。加强教师教学活动、教研室活动监控参与考评。当前形势下,对于高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行去行政化制度的管理与约束,逐渐弱化高校中不当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中的课程模式一是加强学生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开展。通过学科专业社团、兴趣协会、学科竞赛等方式开展。二是科学配置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配置,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紧密结合,通过理论性知识传授、实际案例探究、实践性锻炼活动等方式,构建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式的教育链。同时,考虑到专业学习上存在背景差异化,应在计划相关建设性创新课外活动时,合理参考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内容,努力推进创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
(三)加强创新创业中心与各平台协调通过以下三方面工作,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中心与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协调。首先,积极调动创业论坛的讨论度,通过开设校友交流会、创业投资活动以及优秀人才交换学习等形式,给予在校学生更广阔的学台,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性基础条件;其次,加强各院系之间的专业与实践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不同专业的差异化内容,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再次,学校为实现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应给予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支持,通过设立适当的鼓励性基金,提高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管理改革思考
(一)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的职能与优势教学管理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进程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内容补充。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的职能与优势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协作,利用内部教学条件与外部实践条件的有机结合,为创新创业教学结构提供多元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理论性知识的教育理念,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明确创新创业的核心发展规划,通过多层次的资源配置为理论教学管理提供多样化发展条件。
(二)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学的考核与管理机制强化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考核与管理机制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将教学管理目标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实现理论性知识评分标准和实践能力考察标准的规范化设计;其次,在进行学生的考核与管理工作时,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计与其优势特长相符的考核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管理与考核的后期训练与复盘,均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发展。
(三)完善创新创业中心与各系部之间交流机制合理有效的跨系交流是推动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学生创造全面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实现创新创业中心与各系部的高效合作,首先,需要保证各系部的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协同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其次,各职能部门进行工作衔接时,应积极主动寻找对接口,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实际的对接状况,有效落实交流机制的审查与监督。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高校针对专业性理论知识的教学制定了强有力的创新教育管理体系,通过组建专门的管理职能部门,实现对学生教学课程中反馈机制与管理机制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指导内容,开展有序的、高效的教学课程内容评估,保证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完善教学环节中各项活动的实施举措,为实现优良教育教学环境提供基础管理模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理论性教育管理的改革包括学生培养模式规划、设置科学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师审核办法等,基于理论性知识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深度融合,阐明了教育模式的实际改革途径,意在强化内部教学条件;关于保障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落实,应积极强化外部条件的利用,例如资金、机制、师资等保障因素;在保证内外兼备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有效落实,以实现创新创业理论性知识教育管理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仉辉.案例教学法在创业投资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时代经贸,2019(8).
[2]马金平,胡玉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20(3).
[3]牛海春,赵梅莲,陈玉杰.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7).
[4]陈大文,程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
[5]蔺中,梁燕秋,任磊,刘冰,甄珍.中国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
[6]路敏.应用型高校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11).
作者:常婷 单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