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为例,基于现有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分析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平台下,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办学水平的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创新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则是提升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则是快速提升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阵地。于是,与高校合作办学成为了地方政府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而校市合作办学后,如何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自2012年建校区以来,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9首批新生1790人入住该校区,目前在校人数3300余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在短短的数年中取得不菲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秉承了一贯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但是校市合作模式下的机制瓶颈给学院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院的长远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现实矛盾:
(一)人才需要和标准不断提高与学院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这种高技能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在课题设置、师资配备和实习实训等方面还跟不上岗位技能要求,滞后于人才需求的更新与发展。受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学生在校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无法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即使在校时所学技能均为前沿技能,但由于知识技能的高速更新,毕业时该技能或可能在实际工作岗位处于淘汰境地,或明显滞后实际工作要求。
(二)岗位设备日益更新与教学设施设备陈旧之间的矛盾
当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设备更新步伐也不断加快,企业设备如果不及时更新,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更新设备已不可阻挡,而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实训场地不足,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学生得不到仿真的实训,毕业后就业难以立即适应,技能的落后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办学规模拓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自建校区以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招生规模、基础设施、专业设置、科研力量等均得以迅速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拓展专业发展迅速。为适应办学规模的拓展,学校通过引进、自培、外聘等一系列途径,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的质和量都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校区教学环境不足,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引进和外聘的教师(尤其是优质专业课程的学科带头人)不愿意长期留在防城港学院工作,想方设法调离岗位或自谋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配备和教师队伍的培养,致使师资队伍滞后专业课程调整与设计,制约了学院进一步发展。
(四)生源素质特点与教学目标和要求存在差距之间的矛盾
根据有关生源统计数据可知,近年来防城港校区所招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学生进校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然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则不断提升和强化,教学目标河要求设计逐步抬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明显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源素质和特点,造成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因材施教,教育效果明显偏低。
二解决主要矛盾的目标与思路
按照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基于防城港市区位优势,对照防城港市资源布局和政策框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依托,以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品牌吸引力,成为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知名高职院校。
(一)立足北部湾区情,以特色职教谋发展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圈中的防城港市,从版图上观之,防城港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防城港市属于沿海沿边城市,陆路边境线23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584公里。防城港据此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被誉为链接东盟国际通道的桥头堡、西南出海的主门户。北部湾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防城港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顺应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和现代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的要求,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必须呼应防城港市区位优势的要求,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加紧培养适合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物流管理、财务传媒等行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以特色专业为突破口,以技能训练职教为着力点,以培养强基础、宽口径、高技能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谋生存谋发展,坚持走以职业教育为龙头的多元发展之路,顺应并满足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契合生源特点,强化教育实效
纵观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几届的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和教师意见反馈,基本得出一致结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的学生存在着其他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样的问题,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和行为规范性距离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其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存在着问题。据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应尊重学生群体的这一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特点,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逐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多组织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多进行实训教学和岗位实习,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手段日益渗透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当前,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辅助,如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实训场景模拟、信息及时有效的等,都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实现。当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学信息化设备陈旧,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因此学院必须尽快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适合防城港校区的教学信息系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足硬件短板,加快推进防城港校区教学信息港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
(四)迎合人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任何高职院校忽视人才需求而盲目教学,都最终会举步维艰。北部湾国家经济圈发展建设规划后,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抬升,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更为清晰,经济格局和区域地位更为凸显,人才需求信号释放更为明显。学院应认真研读规划纲要,厘清资源和产业布局,瞄准人才需求信号,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追踪人力资源市场的波动和变化,按照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和学校共赢发展。
三创新教学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校市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学院要认真比较几个校区之间的关系与优劣,科学评估校市合作校区现状,认真研究对策,进行改革调整充实,明确校市合作模式下校区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制定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层面的制度。要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选择有实力有诚意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逐步统一“教学、实训、研发、服务”标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技能标准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培养模式的革新与转变。
(二)优化专业集群,打造优质品牌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现有会计专业群、财金专业群、商贸专业群、工商管理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港口经济专业群大专业集群、16个专业和专门化方向,即:会计、金融保险、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防城港校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按照“做精财会专业,打造一流品牌;做优金融专业,提升示范作用;做强港口特色,凸显区位优势”的专业集群建设总体思路,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
(三)加强硬件建设,提升实训能力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院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拥有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港口物流实训室、港口仓储实训室、金融保险实训室、ERP模拟综合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总使用面积近800平米,实训室的软硬件配置基本满足基础教学需要。下一步,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充分整合地方政府资源,拓展校外核心实训基地,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短板,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实训效率。
(四)培育精品课程,增强核心竞争力
学生综合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课程教学是其核心因素。课程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影响专业技能的获取与提高。因建校时间短,精品课程是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的明显短板。要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积极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快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搭建精品课程信息平台,不断增强课程含金量,提升课程品质,努力建成精品特色专业课程集群,提升课程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七版中译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第四版中译本)[M].华夏出版社,2002.
[4]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胡艳 韦启钧 郑洁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