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管理分析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管理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24 07:43:00人气:478

[摘要]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总结了教学管理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管理;全面发展

一、围绕核心素养,架构学校课程体系,解读核心素养理解转化的具体内容

我校依据核心素养三大方面的要求,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文化“润德课程体系”,全方位体现以德树人的学雷锋教育,达到了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目的。

(一)立足校本,明确培养目标,强化核心目标的引领性

通过明确在学校课程建设中“三标”的内涵,凸显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理解转化。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像雷锋那样做人成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爱读书了解熟悉祖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具有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让每位学生都能彰显独特的人生价值。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教师成长目标:激励教师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具有“四有”教师素质,具有“四个引路人”的担当;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素养;具有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具有发展创新的能力素养,促使每位教师主动适应教育环境的变革,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面向未来的社会人才。课程发展目标:本着“传承传统,以德树人,学会学习,促进思维,学科实践、提升素养”的课程建构理念。立足学生、立足学习,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扎实落实学科能力标准,不断完善与思考学段多元、多种形式的考核指标内容;聚焦养成、聚焦素养,聚合多方资源,开发学科实践课,多学科实践课、学校特色课,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人格养成、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构四级课程,明确核心素养要与学科教学对接

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发展;学校的文化内涵发展和特色品牌发展;为实现课程目标,学校尝试把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架构一个整体课程体系,归纳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长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四种形式、五个方面。教师体会到,核心素养要依托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要通过学科教学去再现、去表达,为此,学期中我们进行了主题为“梳理构建提升”的教学研讨。

二、立足课堂,夯实基础,在常态课中培养学生素养

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是这样做的:课堂教学继续从教师对“三有”的明确,要达到促进学生“三会”的落实。我们把“三有”界定为:目标准确――抓准学情、抓准定位,做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准确。检测有效――精选检测题、精讲、精练(目的是夯实基础,应知应会的知识)。策略灵活――教学形式活、学习方法活、练习作业活(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质疑、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干部与教师三个三分之一常态课教学模式的研讨。即:教师讲课时间占整节课的三分之一,每堂课学生发言人数达到总人数三分之一,对学生的训练与检查时间占整节课的三分之一。从而达到常态教学中每节课训练的针对性,达到质量有效实效促使教师追求高效。

三、课题研修、研培一体,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落实《新课程方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变革,也是一种探索,学校将课程计划的落实与承担的区级委托课题《学科实践活动促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相融合,引领教师在落实学科实践课程中积极探索。一学期来,学校围绕区级委托课题――《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促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在各学科开展了系列化研究,整体设计,明确任务,分步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推进,进展良好。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要以理论为依据。在课题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学习。1.向书本学习,再次强调核心素养校本化理解集中学习《谈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人的进一步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等很多有关学科实践活动及核心素养的理论文章。2.向专家学习,强调核心素养校本化转化学校邀请宣武分院课程研究室的刘天华老师进行《学科实践活动设计的新视界》的培训讲座,促使教师对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任课教师是主角的认识。学校还邀请黄城根小学的一线教师专家王永红老师来校,分享高年级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成果,促使教师对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的理解。

(二)规范管理、学科推进、实践体验

1.示范引领――组建青年教师的核心研究团队,扎实推进引领核心素养落实。2.研讨共识――对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初稿进行了讨论,认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践研究。3.学习助推――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传统文化学习书目:如田舍之撰写的《国学与养成》首师大出版社的《我爱吟诵》北师大出版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趣的数学游戏》等书籍,为教师梳理实践课内容提供依据。4.学科实践――核心组成员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围绕一个点研究,制定出学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数学学科:数学学科围绕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将古代数学引入实践活动中。梳理出来的与教材内容有关同时年段间又具有衔接性的实践课内容。语文学科:分学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1―3年级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等。4―6年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楷书,理解汉字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做出的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等。主题活动:依托身边教育资源,将基地资源与多学科教学整合,带领高年级学生走近钟鼓楼,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的热爱。利用城宫计划资源,邀请西城少年宫王琳老师到校进行九九消寒图国学讲座,教学生节气歌、数九歌,让孩子们领悟九九消寒图的来历,带领孩子进行消寒图的设计,目的通过八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二十四节气由来及含义的讲解、传统文化节日的讲解、吟诵课等,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5.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专长,开设满足学生需求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国文学史》兴趣小组,由本校三年级语文教师韩晓东老师负责,充分发挥韩老师汉语言文学这一专长;武术社团由本校具有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袁杨负责,袁杨老师在本学期不仅完成了学校武术社团的组建,并且依据活动计划开展学校武术社团的活动,袁老师还开发完成了一套校本武术操,完成了校本武术操教材的编写和全套操及分解动作的视频录制,这套操正在全校进行普及。

(三)依托课堂,积极实践,推进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中,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在不同的年级、不同学科进行学科实践活动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始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1.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核心组教师率先进行了学科实践活动课的校级阶段展示,低年级的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做到融合学科特点;中年级以足球为主题的实践课,尝试多学科融合,在带领学生参观国安俱乐部的足球荣誉殿堂后,将足球的起源、发展史、足球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及学生们喜爱的足球明星引入学科教学,不仅是学生了解了足球文化,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爱之情;高年级对开展的“走近钟鼓楼”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整体汇报。无论何种形式的研究展示,都呈现出让课题研究真正“落地”,将“教”与“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2.研究收获交流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总结、反思,将研究历程以案例形式呈现出来,固化了研究成果。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在教师研究过程中。

四、多元评价,情景体验,在乐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3年级取消纸笔测试,如何让1―3年级教师通过对学生期末乐考的设计、情景的体验,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考出来。学校提出“活动考试,情景表达”。一年级的主题活动是智慧大森林,融入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创设不同情境。(投影)孩子们拿着森林王国下发的邀请卡到文学院、博士屋、外交部和体育场做客,只要正确回答了主人的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笑脸标志。文学院有四项闯关活动,分别为“拼读乐趣多”“识字一箩筐”“书香诵读”以及“我爱表达”四个板块。一年级期末大森林的探险,二年级逛庙会的游览,这样的乐考,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孩子在参与中进一步锻炼了胆量、培养了交往能力、增强了潜在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了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目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架构、课题研究,不但推进了我们继续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条主线的研修实践,培养了教师骨干团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自身优长。如果说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好似是一种“加工美食”的过程:学生就是我们的顾客,学生未来的发展就是我们所希望呈现的最后的美食,而美食烹制的过程就要依靠我们的教师实施所有课程。一个优秀的厨师不可能永远只用一道菜来服务一个顾客,他需要了解未来顾客可能喜欢的口味,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厨艺。学校教学管理也一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的变化和永恒的变革”才是唯一不变的事实。期望通过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护航,让我们的学校办出特色。

王 北京雷锋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