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剧增,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渐渐显现,急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界主要思潮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在提倡“以人文本”的当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心理咨询的具体含义,论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咨询观,针对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应用策略
今年开始进入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辉煌“十三五”收官,壮阔“十四五”启航,中国在经济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无法疏解,就会成为心理困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咨询师技能的高要求。“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潮是21世纪的当今社会很重要的一种心理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咨询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手段。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本主义起初是“万物之灵”的意思;文艺复兴后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建构“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思潮,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便迅速发展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和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发起人是马斯洛,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流派主张的环境万能论,另一方面又反对精神分析流派的性本能决定论,它摒弃研究人的问题行为,转而关注正常人,强调人的积极价值和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1]。
2心理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包括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狭义指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2]。心理咨询实质上是“助人自助”,第一个“助”的发出者是咨询师,第二个“助”的发出者是来访者。首先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提高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其次,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来访者能从中获得帮助自己的知识和方法,最终能进行自我指导、自我改变,自我提升,从而有效地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最终走向成熟。咨询师的帮助,来访者的自助,完美地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实现“自助”是心理咨询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自助,达成自我实现,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
3人本主义心理咨询观
3.1人性观
人本主义的人性观主张性善论,与我国古典主义心理学理论中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理论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在心理咨询领域中,以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理念是:人性本来是良善的,人是可以信赖的,人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人能够通过自我促进而成长。
3.2咨询理论的基本假设及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假设来访者是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专家,他们自己有资源,能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而心理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一步地了解,以找到解决办法。关键是引导来访者,而不是直接指示或者强行灌输。心理咨询师的任务不是改变来访者,而是要努力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指导和成长能力。
3.3咨询理论的咨访关系
咨访关系,拆开来即为“咨”和“访”,“咨”为咨询师,“访”为来访者,顾名思义即为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咨询的发生,咨访关系的维系,使得来访者达到心理改善的作用。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互动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氛围。所以秉持人本主义理论流派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在与来访者交流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真诚、一致、尊重,随时关注来访者内心的情绪情感的波动,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关注、温暖的氛围。
4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4.1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应用策略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提出的,它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有了解自己的问题的能力,有自我治愈的能力,来访者自己也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凡是持有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来访者,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务必关注来访者本身,相信来访者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来访者乐观积极的一面。罗杰斯认为态度第一、技术其次。强调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个人特质以及咨访关系是心理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重要因素。咨询师不给劝告、不做评价、也不给指导,只是倾听,咨询师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要表达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当来访者语言中断时,给予鼓励,支持对方继续下去。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咨访关系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最需要予以重视的。咨访关系既是咨询过程的开始,又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这种以双方关系为导向的咨询方法,在咨询策略中并不需要刻意针对来访者一定要采取什么具体技术和手段,没有什么固定的步骤或工具,能做的就是在此时此刻对关系体验的促进策略[3]。咨询师不需要始终保持理性地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需要做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内心深处,设身处地地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包括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使用沉默等技术。①关注: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这种关注。咨询师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很明确展示出,此刻面前的咨询师是否真正关注于来访者的诉求和情绪。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身体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太远感觉遥不可及,太近感觉不自在或感到威胁,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有促进会谈的效果。咨询师的声音特点包括措辞和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只有选择使用符合来访者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的语言才有助于表达对来访者的理解和接受。咨询师只有全力关注来访者,才能较快较容易地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把来访者的内心防御或刻意阻抗卸下来,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②设身处地地理解言语交流:设身处地意味着换位思考,咨询师要充分理解来访者的诉求、情感和认知,并且让来访者知道,他的情感和想法是真正被准确理解了的。如,一位中学生来访者,对某次考试成绩有情绪困扰。来访者:我考试的分数很低,可我并不认为自己很差。咨询师在表面认知水平上的理解为:你对考试成绩感到失望。较深层次的理解为:你对你的考试成绩一方面感到吃惊,另一方面感到很烦恼,因为这个成绩在你的预料之外,结果不应该这么糟。第一种反应只是简单的情绪重复,把来访者放在“失望”的状态;后一种反应则体现咨询师感受到了来访者内心情感,帮助来访者从更广的范围认识他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来访者自我期望问题,即为来访者潜在的动机问题。③设身处地地理解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信息主要通过这些方式传达出来,包括眼神、躯体活动、面部表情、音高音调等。省略的、没有说出的话,以及观察到的机体活动,都能传达非言语信息。比如来访者咂嘴、皱眉,有可能表明他的疑惑、怀疑、回避、拒绝等,从而影响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些非言语传达的线索信息并不完全正确,但这些在言谈之外的非言语线索或多或少会促进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和认知。④沉默是咨询师表示理解的一种有效策略。所谓“沉默是金”,咨询中出现的沉默时刻,可能是来访者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来访者处于情感冲突中,不知从何说起;可能只是需要咨询师的耐心等待,虽沉默但不尴尬,让来访者体会到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没人逼迫,他是自由地,可以沉默不语也可以畅快表达。关键要让来访者意识到咨询师是可以接受这种沉默的,并且很平静淡然,不会让人感觉不安,那么来访者就会继续在这种安全的氛围里去探索他自己。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摘掉生活中的面具,帮助来访者恢复真正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全新的自我的过程,也是来访者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对于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罗杰斯曾用15条标准进行过具体描述,国内学者江光荣将其归纳为5条: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来访者更加信任自己;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来访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称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4]。
4.2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完形疗法的应用策略
完形疗法,又称格式塔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专家皮尔斯博士创立,是来访者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疗愈的方法[5]。完形治疗的理论主要来源之一是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完形疗法中,心理学家认为,解决来访者心理问题需要通过觉察达成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选择,最终促使来访者的自我实现。完形疗法同样强调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充分认识此刻的存在和感受,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确对待过去生活向现在生活的过渡。人始终要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处理某些心灵创伤或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在完形疗法中,对于来访者来说,他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自我觉察。觉察自己此刻的心情、此刻的情绪、此刻的状态,以及自己该做些什么。通过觉察进行自我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自己,从中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该咨询方法要求来访者将过去与未来统统带入,然后在此刻去直接体验它们。完形疗法的功效取决于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愿意袒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而非是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或做所的解释。咨询师的角色之一是设计操作方案以便让来访者觉察自己在做什么,通过这种觉察使得来访者能看到可以改变他们自己的其他可能选择,来访者因此被要求自己主动去看、去听、去感觉、去体会。完形疗法的基本目标在于来访者达到觉察的状态,以及经由觉察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及肩负更多的责任。觉察能力的提升,在心理咨询领域本身被认为就具有疗效。有了觉察后,来访者才有包容力去面对与接纳自己先前拒绝接受的部分,并能充分地去体会这一部分,于是他们变得逐渐统一与完整。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心理咨询发展的重要分支。我们应持续研究人本思想,吸取精华,这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人本主义理论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许国彬,孙银苹.论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互作用[J].山东高等教育,2014,2(6):26-31.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2012年修订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5]EdwinCNevis.完形治疗:观点与应用[M].蔡瑞峰,黄进南,何丽仪,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罗丙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