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积极心理学的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

积极心理学的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13 19:06:00人气:5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新引入的积极心理学展开详细的分析,通过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引发中职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创新策略,从而借助优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创设积极的心理情境、引导学生设立人生目标来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水平,让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育的关联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带来,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而高中阶段恰好是三观塑造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庞大的压力和社交环境的变化下,很多高中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积极心理学正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树立正确的道德品性。至于中职的德育教育工作,它的核心与积极心理学不谋而合,也重在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道德观念,并让学生合理应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当学生具有良好的积极心理时,自然对于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1]。

(二)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和自信

中职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脆弱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青春期的影响,对未来人生的方向产生迷茫,因此这个时期正需要有人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自信。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选择,人们具有自主选择权,也必须对选择后的结果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它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决定性人格并保持自律,而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对学生的意志力、责任感、成就感等方面进行培养,为他们在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引领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若能把积极心理学融合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二、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创新策略

(一)优化学习效果

以往中职德育教育教学采用的方法是灌输教育,在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培养学生德育能力,但这种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德育教师应当在德育教学中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用心理暗示的手段完成德育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发挥情感说服功能,这样可以建立师生间和谐的关系,避免学生在德育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积极心理学能够借助心理学的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心理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比如,在开展中职德育工作时,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取向塑造学生幸福感知度,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乐观积极的元素,以便学生在日常学习遇到困难时不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化解消极情绪,促进学生日后茁壮成长。高中生的心理实际上更加脆弱,所以教师需要对他们心理情绪的变化做到及时观察,并教会学生利用心理学中的自省法正视自身不足,建立一个谦逊的心理模式,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奋斗的助力,进而提升自我素质,实现优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虽然目前德育工作的开展正在各学校有序进行,但很多教师还未意识到社会诱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的重大影响,高中生正处在一个向青年过渡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发育和道德水平往往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他们此时还未形成对社会道德水平加以评价的正确认识。而现今社会又存在很多多元化思想,这无疑对高中生的成长发展起到干扰作用,尤其是中职的学生,面对这种社会环境,他们往往缺乏心理支撑的力量,甚至会产生惶恐的情绪。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强化理论德育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以德育教学的规律向学生传递积极理念。另外,当德育教师批判不端正的价值观时,需要以正面事实的比较法为学生树立积极的道德价值观,促进德育教育的高效性。同时,在塑造一个积极的校园氛围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培养他们积极自信的人格。

(三)创设积极的心理情境

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积极的心理情境,以《面向成功的职业规划》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行设计出对应的幻灯片,然后用案例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如“卢浮宫若失火,你最想抢救的是最轻、最贵、最有名气或其他的画?”通过这样一个案例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通过不同的答案进行逐一分析总结,让学生依据内心所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目标[2]。

(四)引导学生设立人生目标

在中职学校开学之际,教师就会首先为学生提出职业规划这个课题,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尽早明确未来的人生目标,让他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以后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引导学生设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比如在上课期间,德育教师应细心观察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根据他们所学专业组织对口的趣味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所学专业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学生在专业化发展中认清自己的定位。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具有重大影响力,它可以为中职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学习观念,也能为中职德育教师提供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为他们日后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如何高效的利用积极心理学这正是中职德育教师目前需要注重的教学内容,应在探索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肖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79-80

[2]蒋芳.“体验式德育课堂”模式研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德育课堂[J]交通职业教育,2017(01):58

作者:徐娥 单位: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