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析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现状
(一)心理适应障碍。部分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适应障碍,表现为上课时听讲状态不良、学习目标不明、交流存在困难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刚刚进入新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生活,在调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适应障碍[1]。当下很多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出现心理适应障碍。(二)人际关系紧张。中职学生进入学校后,其人际关系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具体可以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模式和个性特点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互之间的磨合成为一种难题。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渠道多样,中职学生也更加适应通过新媒体进行交流,因此减少了实际交往的机会,导致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不足,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出现抑郁、失眠等问题。部分学生不擅长倾听,无法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阻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创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教育内容。在全面掌握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青春期的心理教育,涉及青春期性心理、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青春期心理现象、心理发展特点等。目前人们对于性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为此需要强化中职学生的性法律、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育。第二是情感心理教育。中职学生正处于情感心理的重要发展期,情感情绪方面容易出现极端化、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情感心理教育需要教授学生掌握自身情绪特点,合理调节自身情绪,以及情感情绪训练等。第三是个性心理教育,包括学生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通过这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自身个性特点,攻克心理障碍,塑造健全个性。训练学生的成就动机、独立性、自控能力、自尊心、自信心等。(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专题讲座、心理情景剧、游戏辅导、情境设计、问题辨析、心理训练和团体辅导等[2]。学校应该创造完善的教学条件,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通过开设热线电话、网络咨询、书信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对于那些存在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学校应辅助专业机构对其进行治疗。此外,学校可以进行针对性心理分析,组织专业人员利用相关心理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身心成长特点,了解问题解决方法,及时改正不良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三)利用网络新媒体扩展教育渠道。新媒体时代下,各种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新媒体拥有交互性和平等性等特征,和传统教育方式不同,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因为新媒体还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能够让学生在一个不需要戒备的宽松环境下交流,将自身的困惑、苦闷和压抑释放出来,主动向教师求助一些敏感性问题。通过新媒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满足中职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线上和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改善了传统教育的缺陷,提高了心理教育成效。为此,中职学校可以利用现有新媒体资源,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通网络咨询热线,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组织网络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减轻心理压力。通过平台上的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看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与联系,获得健康的交流体验,克服虚拟化网络给人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更看重人才的综合能力。中职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阶段,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面对中职学生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邹玉玲,张锡萍.全员参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校园心理,2017(4):253.
[2]张渊.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21):156.
李芳芳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