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心理学场景式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交通工程心理学是一门基于理论和实验观测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专业课。打破以课堂讲授心理学基本概念为切入点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利用场景式教学模式开展授课。提出通过场景式案例驱动教学与场景式实验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为高校交通工程心理学课程学习改革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工程心理学;场景式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程学与生理心理学学科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交通工程心理学是现代社会中工程技术与人因学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交通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当前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心理学基本概念为切入点,以“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由于生理心理学存在融合性、前沿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多而难懂,此讲授法无法满足学生将知识点迁移至交通工程专业学习需求上,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交通工程心理学工程性、社会性、系统性、实践性与综合性均很强,对于这种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探索交通工程心理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交通工程心理学课程特点
(一)交叉学科,立足前沿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始于1913年,德国工业心理学家Münsterberg开展的电车驾驶员和船员的胜任特征研究[1]。从最开始只关注单一因素到目前从危险、决策、情绪、驾驶风格等多个角度、多种因素考察驾驶过程中人的因素对驾驶安全、运输效率的影响;从问卷调查、单一认知实验,到目前从多参数多通道驾驶生心理检测、驾驶模拟器等研究复杂环境下研究人、车、路互动关系实验,其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3]。目前交通工程心理学发展呈现出更密切的融合交叉趋势,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立足学术前沿。在教学中,既要融合工业心理学、人类工效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又要注重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1]。课程应充分吸取国外的研究成果,讲授内容要以近几年的大量实证研究资料为坚实基础,力图向学生反映交通参与者安全心理的最新进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交通心理学是基于理论和实验观测的课程,高校课堂教学,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由于心理生理学知识理论性强,特别是生理心理机制、心理学基本概念等内容抽象,课程难度大,枯燥难懂,而且课程内容不够形象直观,加上工科学生生理心理学基础薄弱,不利于学生将知识点迁移至交通工程专业学习需求上,缺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在教学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将已学习的道路、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与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基于场景式深度融合的交通工程心理学教学模式构建
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采用案例引入、心理生理检测实验解释心理生理现象机制组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场景式教学模式包括场景式案例驱动教学和场景式实验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对心理学运用的意识,保障交通安全态度的意识。
(一)场景式案例驱动教学场景式案例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当的典型案例,根据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知识点重要度与关联性等进行再加工组织,按照实际场景式案例教学的步骤:“案例解读(提出问题)―知识点讲授(分析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这一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达到实现知识传授与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目的。场景式案例教学以传统案例教学为基础,将知识体系有机地与现实场景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达到场景式案例驱动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教学:1.一个好的场景式案例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性,能贯穿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生知识的迁移,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吸收,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2.场景式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次讲解知识点、重难点,组织以案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3.教师应把握好自身定位,更多的将时间和课堂权利还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引导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向;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场景式实验驱动教学―――理实一体课程体系设计。虽然普通心理学这一门课程基本上都是以理论授课为主,但是交通心理学可以适当引入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专业名词。场景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模式,成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场景式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习得不同场景中实践技术为目标[2]。交通工程心理学课程专业实验室选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驾驶模拟舱、脑电仪、视机能测试仪和操纵机能测试仪等),可实现对驾驶证人员和驾驶员生理、心理等众多因素中与驾驶安全直接有关的,最基本的,可测定的项目进行测试。学生在课堂上能运用实验仪器,进行人的生、心理反应检测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场景式实验教学通过典型实验设计与理论结合完成对知识点的解析,在学生思维中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交通工程心理学场景式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以“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为主线的设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在细化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课程的部分章节进行场景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集合大量交通安全案例,从引起的安全问题出发,展开心理学理论阐释;在每章节之后,结合相关实证研究,针对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传授学生如何制定预防和干预交通事故的方案。
(一)根据不同章节的要求安排案例教学,建立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库本课程场景式案例教学,主要安排有案例分析讲解活动的章节有:情绪特点及调节方法的案例分析,人格气质案例分析,人的视觉错觉与交通安全案例分析,注意力与反应特性案例,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驾驶疲劳与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等。案例教学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加大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力度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根据不同章节的要求安排实验教学,对人的特性及驾驶行为建立测量方法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精心备课,结合多媒体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演示过程中突出实验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环节中的注意事项。本课程安排实验内容分为驾驶适应性实验和模拟驾驶环境下的驾驶行为特征实验。在场景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总结与调整,加强实施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提炼与吸收[5]。
四、结论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以“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为主线的设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交通工程心理学课程特点,引入场景式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场景式案例驱动教学和场景式实验驱动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知识点迁移问题;明确了交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有效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常若松,马锦飞.高校交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85-87.
[2]张兵,艾瑶,秦鸣.“交通规划”场景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1):68-70.
[3]李彦章,尹志勇.我国交通心理研究概况[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06):15.
[4]程碧荣.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58-159.
[5]卓曦,唐璐璐.基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J].亚太教育,2016(24):76.
作者:杨洋 周雨阳 韩艳 孙智源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