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析建筑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析建筑设计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13 06:09:00人气:738

摘要:本文通过对诺曼所著《设计心理学》一书的研究,对书中所提的概念模式、匹配、反馈、限制、预设用途和可视性六大设计原则方面做了探讨。分析了设计心理学中设计六大原则与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明度、材质和色彩四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分析建筑设计更具有现实性和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建筑设计;设计原则;设计要素

诺曼所著的《设计心理学》一书,通过研究生活中让人困惑的事情,说明物品的设计外观应被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利用存在于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充分体现在设计心理学六大原则,它们分别是概念模式原则、匹配原则、反馈原则、限制原则、预设用途原则和可视性原则。该六大设计原则实际上与建筑设计中造型、明度、材质和色彩四大设计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四大设计要素与六大设计原则关系

1.1造型=概念模式+限制+预设用途+可视性

在建筑设计中,造型设计语言尤为重要。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物质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建筑的美观主要通过外部造型及内部空间的艺术处理来体现,同时也涉及到建筑的群体空间布局,对人的精神感受产生深刻影响。例如外形规矩对称的低层建筑故宫、天安门给人以雄伟壮丽、稳定、庄严的感受等。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分析建筑造型要素,人们会发现建筑的造型实际上就是设计心理学中概念模式、限制、预设用途和可视性的体现。当人们看到建筑外形时,会以自己主观意识对该建筑建立相应的认识,这是概念模式的体现;通过外形设计的角度和比例等各种限制性因素让人们了解该建筑的功能性,这是限制原则的体现;通过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让人们认知到该建筑的使用用途,这是预设用途的体现;不同的建筑可以给人视觉上和情感上不同的感知,这是可视性的体现。

1.2明度=限制+匹配

明度指明暗变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理解为把建筑、天空和大地分别看做是三个体块,三者之间进行协调度比。三大体块黑白灰所占的比例具有唯一性限制,否则整个建筑的节奏韵律会被打乱,这体现了设计心理学中的限制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明度的处理就像画画是一样,只有黑白灰三者比例相对协调,通过不同的黑白灰比例定位该建筑的唯一的明度关系,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设计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匹配的原则。

1.3材质=匹配+反馈

建筑的情感化很多体现在建筑材料的情感化上,人与建筑之间的场所感可以通过建筑材料的体现来实现,情感化的建筑材料与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情感共鸣,这里体现了设计心理学的匹配原则和反馈原则,例如带有休闲性质的民宿经常会选用贴近自然的材料,如木材和毛石等;信息中心、科技大厦等建筑通常会选用玻璃、不锈钢等现代材质来表达自身的现代感和快速感。

1.4色彩=匹配

建筑色彩是一个极具抽象意义的无法捕捉的精神概念,是一种情感本质的外化。当色彩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某种象征时,色彩就具有传递相同含义的表现功能,这符合设计心理学中的匹配原则。

2案例分析

2.1爱奥尼克楼

1991年,隈研吾为马自达汽车公司设计的M2项目,一根比普通柱子放大8倍的爱奥尼式巨柱耸立中央,大有古典建筑废墟派的作风,其破格特色令人侧目,他被建筑评论界贬为“是向都市恐怖主义的倾斜”。建筑外观造型没有经过细致的推敲,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将各种建筑元素杂糅在一起没有经过细细推敲,体现了建筑设计造型语言的不准确性,设计师没有考虑该建筑的功能性,同时说明了设计过程正缺乏概念模式、限制、预设用途和可视性原则。人们之所以会如此排斥此建筑,也说明了建筑设计没有遵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如果设计师能够用正确的概念模式在人们心里建立起对建筑物正确积极的主观认识,而不是盲目追求新建筑的形式就不会引起建筑界一片哗然。爱奥尼克楼作为马自达汽车公司的M2项目,整体建筑并没有考虑到它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性需求,在建筑形式上没有严谨的限制要求,过度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在其建筑的明度、材质和色彩上都没有与建筑的特性所匹配。

2.2天子大酒店

天子酒店的外形为“福禄寿”三星彩塑,单纯的从建筑的造型来看,人们很难发现它的功能性,并且与周围的环境不融合,从一开始的概念模式中人们对该建筑的认识就已产生扭曲,整体造型没有明确的角度和比例限制性原则,使得该建筑设计显得随意。由于造型需要,天子大酒店采用单廊式,客房部分比一般酒店常规客房小,由于开窗位置的限制,客房面宽较大进深小,而且由于平面布局的关系,门厅显得非常局促,会议室等等也显得很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可以用设计心理学六大设计原则进行解释。从建筑的明度和色彩上分析,与周围环境没有明确的色块关系和情感上的共鸣,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相应的自然匹配。

3结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好的设计是无言的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很快,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心理学应具有历时性,只有把握好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好地利用设计心理学指导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美国]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编).设计心理学(中文版).出版社:中信出版社(非自编教材),2010-3-1.

[2]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杜娅薇.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3,10:19-20.

[4]王平,杨君顺,高晋杰.色彩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轻工机械,2008(2).

[5]张伟毅.艺术设计心理学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73-174.

[6]张云帆.浅析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7(29):21-22.

作者:王倩楠 庞峰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