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组成要素和教育意义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组成要素和教育意义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22 01:37:00人气:496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发展将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是国之根本,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一环,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奠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的的教育传统与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组成要素包括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标志性著作等进行了简述,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教育意义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学;组成要素;教育意义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组成要素

1.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西方的学前教育心理学起源于教育心理学开始作为教育学科的独立分支时,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1963年《大教学论》的出版;19世纪初赫尔巴特提出了关于使用心理学研究教育问题的观点,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随后《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体系建立的标志;此时的教育学保留了一部分哲学色彩。直到1879年,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的标志,早期的心理学著作包括《初等心理学与教育》《向教师谈心理学》。1903年,《教育心理学》出版,是西方正式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的标志,教育学中的独立分支-教育心理学应运而生。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起源于殷周时期,先秦时《周易.蒙》中已认识到了幼儿对教育的渴求心理,这是已知文献中最早的重视教育的观点。《礼记.内则》中提出了根据儿童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施行教育的观点,并规定了10岁作为儿童的入学年龄,为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方式奠定了因龄施教、注重道德培养的基础。直到宋明清之前,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还是一直沿用的先秦的模式,此时出现了佛家、道家思想,很多教育家开始将佛家、道家思想兼收进先秦遵循的儒家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取得了新的发展。

2.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标志性著作

《世界图解》-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爱弥儿》-18世纪教育家卢梭;《一个婴儿的传略》-达尔文;《儿童心理》-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研究运动”-20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教育心理学》-1980年邵瑞珍;《教育心理纲要》-1989年韩进之;《教育心理学教程》-1992年白先同。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发展期(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

第一,行为主义与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上世纪20世纪初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两种刺激暂时性的建立联系后,将会获得自主性反应。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指出外部环境刺激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认知主义与学前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提出学习是将新材料或经验与旧材料或经验组合在一起而成的知识结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这个知识结构的表现形式包括同化、顺应、图示及平衡。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在于主动地去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的形成反应。认知主义认为,儿童学习不能够被动的接受,重点在于积极地在旧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第三,人本主义与学前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认为对学习的关注不能停留在智力的认知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及需要。

2.独立期(20世纪80年代)

学前教育心理学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从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在1982年若井邦夫编写的《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对幼儿学习及幼儿教育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是幼儿教育心理发展迅速的标志。但学前教育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心理学又有所不同,虽然体系基本一致,但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年龄在0-6岁的学前儿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3-6岁。21世纪是脑科学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脑科学的发展,脑科学的研究对学前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存在学习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在关键期内学习知识与经验更加容易。儿童脑部发育的黄金阶段是0-6岁,这个时期儿童脑部的结构与机能更容易被外部环境及教育影响,所以儿童研究所开始关注早期教育对儿童脑部的开发。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在独立阶段比以前更关注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教育意义

1.学前教育心理学对个人的意义

一个人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快的时期就是学前期,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有持续性与阶段性,儿童在2岁以前处于运动感觉阶段,运动感觉阶段是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对2至7岁时的前运算阶段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显示儿童出生后智力曲线快速上升,直到10岁以后,上升趋势开始减缓,18岁时智力曲线达到峰值,18岁以后智力曲线开始下降。这说明了儿童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智力发展黄金时间的儿童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格品质体现了个人素质,学前期作为个人品质的起始阶段非常重要。人格的形成分为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在儿童期,且每个阶段紧密相连。所以7岁以前是儿童养成友爱、诚实、责任感、谦虚、分享、合作、互助等优秀人格品质的关键期,也是形成个人性格、情感、态度、习惯等的重要时期。大量实践证明,对于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特殊儿童,引起他们身心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医疗是次要原因。且通过训练与辅导,7岁前特殊儿童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部分训练后的特殊儿童甚至可以接受普通学校的正常学习。在学前教育中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及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补偿教育,有利于减少身心缺陷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2.学前教育心理学对社会的意义

学前教育心理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系统教育的第一环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成果对儿童7岁以后的教育甚至终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小学生入学后的调查发现,良好的学前心理教育使儿童做好了扎实的心理上的入学准备,使其在入学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顺利的从学前过渡到小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有丰富的理论支持,有利于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与认知能力,对儿童今后的生活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促进了教育业的发展与家庭的稳定。重视学前教育是世界教育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是我国培养积极健康的全面型人才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建.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75-175.

[2]王艳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136-139.

[3]牛艳.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4):312-313.

[4]曾珠,黄洪.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反思[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82-85.

[5]何文晶.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学,2017,8(5):134-135.

作者:闵玉立 单位:昭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