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用性
1.太极拳的放松安神作用
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学者基恩(kyan)一项调查显示,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又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也证明,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1992)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了社会交往,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6]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拳种,它的“松、静、柔、慢、圆、活、灵”和“连贯、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等特点,使太极拳具有安神、养心、调息、入定的精神状态,对人的心理构成良好的影响。
2.太极拳的移情怡心作用
专家研究发现,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促进了大脑脑垂体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之中,“内啡肽”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元素,使人在运动中产生快乐。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怡情”,就因为太极拳能够增进周身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脑啡”又使人的神经出现了亢奋之态;它的“抻筋拔骨”动作还使人的肌肉得到从里到外的按摩,使人感到身心舒爽,出现了轻松、自在、满足的运动快感。太极拳就是人体美与运动美的对话,美对人具有愉悦功能,同时,美还具有“乐育”、“德育”和“美育”功能,尤其是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的审美快感。而且,“体育的美学价值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运动是人类精神活动之美的表达方式”,“美与娱乐互不可分,凡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东西,必定是美的东西。体育美的源泉来自于体育的人和物以及多种形式对美的表现。”[7]所以,体育具有转移情感、愉悦精神、排除焦虑、化解挫折与增加自信的良好功能,为心中的压抑和生活的积怨提供了发泄的契机。体育的美已经超越了人体的自然美,而归向于运动美;并且,体育运动创造了人的肌肉美、线条美、造型美、举止美、气质美等,使人体的自然美锦上添花。[8]体育还创造了“内在美”,即人性的、道德的、精神的大美情怀,这是一种崇高美、壮美、极美。仅就中国武术而言,它讲求造型、气势、神韵,讲求结构美、动态美、和谐美、自然美。中国武术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比如太极拳像狂草;也像中国绘画,其中有线条美、神韵美、对称美、气势美等;也像音乐,包含着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流畅感等;也像舞蹈,有造型、姿态、神情、气质、装束等;还像文学,有诗一般的语言,如白鹤亮翅、青龙探海、霸王敬酒、玉女穿梭等。可以说,体育的艺术性越强,其观赏性就高;娱乐性越强,其参与者就越多。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的不断富裕,人们对娱乐文化有增无减,这也许是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使然。太极拳也像艺术一样,它是一位引入愉悦的、令人动情的、给人减压的“心理医生”,它的医疗效果不仅毫不逊色于艺术,[8]甚至是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
3.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对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和个性改善
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十分明显,它的动作柔慢、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必须历经长年累月的刻苦练习才能成功,这对人的意志磨练是效果显著的,同时,长期的练功对人的个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太极拳是综合了诸多的拳术之长,结合导引吐纳之术、经络之学,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编而成。它采用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练习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先慢后快,快后变慢,慢要慢到便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制人,因势利导,借力打力。[9]太极拳这种“看似慢实则快,看似柔实则刚,看似弱实则强”的终极效果,就是意志的胜利,也是个性的不断完善所致。一个个性急躁、粗枝大叶的人,经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个性转变成稳健老成、从容不迫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经得起挫折历练的完美的心理状态。
4.太极拳的“气功态”特点对大学生克服心态浮躁有积极影响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曰:“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正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所以,修拳即修道,修道即修心。儒家倡导:以仁义之心养我浩然正气;佛家提出:固守虚空而养神气;道家指明:虚其心,实其腹,神气交,长生药。可见,太极拳最讲求“炼心”,其目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炼虚入道”,“道”在这里就是“把心放下,把压力放下,让精神放松”。太极拳具有“气功态”,因此它就具有“气功”的“健心”功能。有的体育专家说“太极拳就是气功。”的确,只要认认真真地习练太极拳,就能使身心达到练气功的效果。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是“内家拳”,作为“内家拳”就是讲求“气的运用”,即所谓:“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心行气,意到气到”。相对于20年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大门显得“好进好出”了,大学虽然好上了,但并不等于大学生就没有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有以下几方面:学习、经济、就业、情感、家庭、交往、环境与竞争等方方面面。虽然适当的精神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但过大就会变成消极负面的东西。如何缓减大学生们心理的压力,当然有多中途径,但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多从事体育活动,因为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同时又具集群性和竞争性,是释放情感、放松精神和平衡压力的良方,因为太极拳的“以意导气”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训练”体操。太极拳讲求“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这些要求对于克服大学生的“浮躁心态”和“不良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拳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私心杂念”,这对于大学生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是有帮助的。任何体育都不是心不在焉的活动,而是心理感受极强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身心合一的运动体验过程。三心二意、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无法正常从事体育运动。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它指挥着人体的神经、肌肉的各部的运动,在运动的时候,人体的各个系统与功能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内外合一,如果身心失调,不但无法完成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而且也达不到健康的目的。比如,拿练气功来说,在气功练习中,如果精神不能专注,身心就无法相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走火入魔”的“精神错乱”现象。习练太极拳能够集中大学生的精神,久而久之,就能使他们精神安舒、神清气爽与身心康强。
5.太极拳的“文化艺术与哲学内涵”对大学生是一种精神颐养品
太极拳不仅属于武术的范畴,而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以及传统美学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结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使它比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显得光彩夺目。[9]太极拳并非是一般的武术,拳术中蕴藏着民族文化内涵。就拳名而论,太极是古典哲学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什么是太极?《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远古天地未分时一团浑纯清虚之气,是一个圆球体,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宇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是源于太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一拳种,它能流传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太极拳习练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缓慢轻柔,这种风格是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道德经》曰:“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胜。”太极拳把老子的贵柔思想巧妙地糅合于拳理拳术之中,一反外家拳的快速凌厉的风格,创造了缓慢柔匀的独特方法。[10]这种方法在长期的使用中,就能对人的心理、意志、精神等构成强大的影响。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国体育讲求用自然环境磨练人的精神意志,尤其是中国体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等。“天人合一”就是我们与环境相和谐的思想,“顺其自然”就是人要顺从自然天赋去自我发展,“道法自然”就是把人看做自然的一分子,要遵从自然规律办事。也曾指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武术大师和英雄人物,其实都是教育大师和精神大师。如岳飞、戚继光、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后世人们铭记与缅怀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盖世武功,更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与民族气节。而他们的精神内涵又都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内化为人格。因此,经由肉体到达精神的修炼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挫折的艰辛过程,不经历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煎熬就不能感受到真正的精神超越。世界球王贝利曾被记者提问:“对于那些有意伤害你的人,你采取什么态度”?贝利回答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球踢进对方的大门来回敬他的不礼貌”。我们敬佩贝利的不仅是他的球技超群,更是他的优良道德精神。[11]太极拳号称“哲拳”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哲学、美学、兵学、医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等诸多学说在内,是诸学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正因为如此,太极拳才能成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营养品”,使他们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全发展。
作者:刘俊卿 田林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