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门教育类的辅助学科,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内容与方法仍然存在课程开设不合理、授课形式不规范、办学条件不完善、家长不够重视美术等问题,因此急需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改革
1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门辅助学科,受到社会和大众的欢迎,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辅导小学生绘画,或者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学习造型、色彩、材质等,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愉悦他们的身心。寓教于乐,如果小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地学习,那么在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开启欣赏美的智慧双眼,从动物、植物等生物中感受自然的广阔无垠,开阔自己的视野,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和知识结构,会有好的风气和不良风气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成长环境与科学的教育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美术教育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素养,让学生在健康环境下茁壮成长。对小学的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最终目的,它属于一种普遍性的教育方式,美术具有直观性、艺术性的表现特征,能够直接与孩子们的心灵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对美术萌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美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2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开设不合理
农村小学主要针对1~6年级进行美术课程的开设,所采用的教材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为主,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课程的开设中,课程表上按照规定的课时量,安排每个星期上两节美术课程,然而,农村许多小学将美术当作无关紧要的课程,被语文、数学等主课程占用了时间,艺术课程被文化课程所代替,或者直接作为自习课程。
2.2授课形式不规范
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去县城或者市区的学校就读,农村多数为留守儿童,许多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只有几十人,授课教师仅有几人。由于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每位教师都身兼数职,负责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课程,因此,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授课形式,并不能完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许多农村美术教师并不是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不熟悉,授课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临摹图片、绘本的形式,很少能够进行示范、讲解,或者直接让学生自习,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的同时,感受不到美术带来的愉悦。
2.3办学条件不完善
农村交通闭塞,农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并不能成为画家,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语文、数学等主课程的学习情况,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类美术活动或者购置画材等所需费用,家长并不予以支持,再加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完善,每个班级只有一间授课教室,学生拥有固定的课桌,一般情况不允许有任何的变动,在美术课程的开设中,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板、画夹、画纸、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小刀、剪刀等美术教学用品,也没有专门的绘画教室,配套设施较差。
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3.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该选拔综合型大学美术学方向的专业人才,本校教师通过自考本科、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组织年轻的教师进入师范院校接受深入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对于边缘农村地区,利用假期闲暇时间,聘请美术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们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规划迫在眉睫,只有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大幅度提升,从而有助于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
3.2在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之上,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至关重要,从教师角度来看,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分析,指导小学生进行情感实践,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建立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管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还需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情感教育。
3.3课程设置规范化、合理化
农村小学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规划,按照新课程标准,设定课堂的具体内容、课时量、课程环节、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让小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到绘画的独特魅力,运用不同材质的特点,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从而将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
3.4加强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应结合当地农村的本土文化,加强民间美术的教育,聘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农村小学进行民间美术授课,传授其工艺与方法,如蜡染、扎染、刺绣、傩面具、剪纸艺术等。通过本土艺术,体现人生哲理和艺术内涵,也反映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将民间美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炳德.贵州传统蜡染[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易心.中国民间美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周祺芬 麻跃舟 刘飞 单位: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镇高岩完小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