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美术教育论文 > 傣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运用

傣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运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16 09:15:00人气:474

摘要:1985年我国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我国地方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群众的传承愿望,更是在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国对文化多元的期待。傣族剪纸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用于祭祀的纸幡,后经中原及佛教文化的冲击下被广泛用于宗教活动、丧葬、喜庆和装饰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宗教艺术特色,剪纸作品极具玩味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地域文化认同感,极大地充实了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全方位发展。同时地方特色与美术课程相结合也让傣族民间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傣族剪纸少数民族小学美术教育

傣族有着举不胜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傣族泼水节、曼陀罗制陶工艺、葫芦丝、孔雀舞等。而傣族剪纸是国家第一批被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是傣族历史长河里文化凝萃的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傣族剪纸最初是用于祭祀时使用的纸幡,经佛教和中原文化的洗礼下完善成为现在广泛用途的形式。傣族剪纸的内容往往是反映着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名族审美情趣,所以图案喜欢使用大象、孔雀、金色佛塔等,象征了傣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在颜色运用上十分注意场合,喜事多用金色、红色、绿色、黄色,丧事则用蓝色、紫色[1-3]。小学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创新的同时学习美术表现方法,拥有独立客观的审美态度以及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理解。将傣族剪纸与小学美术的课程结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的又一途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世代继承得以延续。而傣族剪纸引用到小学美术课程中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课程化知识转换。将基础入门的方法知识化系统化的进行教授,一方面是对傣族剪纸文化艺术的传承弘扬,另一方面是对地方小学美术课程的丰富。非物质文化具有各式各样的特点,保护与传承的方式要根据特点来进行。

1傣族剪纸的发展现状

位于中国边陲地区的傣族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云南南部也是泰国越南的主体民族。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市中部偏西,以傣族彝族为首的多名族聚居自制县,有着佛教圣地的美称。霞蔚云海、水秀山明都是景谷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每年都有的固定节日例如泼水节、开门节、花街节等等。景谷县的一花一木都透露出民族的美感,公园校园的建筑风格大多也以傣族特色为原型,浑然天成名族的艺术氛围熏陶着这里的每一个学者。傣族剪纸的技巧丰富、内涵特殊,对于传承人的手艺要求不低。在这个人均GDP迅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效益总是当代年轻人最为关注的一点。而剪纸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剪纸艺人收入微薄导致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剪纸行业。德宏芒市是傣族剪纸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傣族剪纸发展状况最好的地方,一个傣族寨子里大部分的村民都能剪纸,一个老剪纸艺人剪纸时往往年轻人能够模仿着做,这是傣族剪纸发展最好的地区的状况。但是除德宏外的傣族寨子里会剪纸的艺人有一两个都是珍贵的。例如景谷傣族寨子里会剪纸的手艺人远远不及芒市地区,精通剪纸的手艺人一般都是年事已高,傣族剪纸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情境。

2小学美术与傣族剪纸相结合的课程实施

2.1傣族剪纸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贯穿教学过程。傣族剪纸起源时间早发展历史丰富,运用范围广,与普通剪纸相较傣族剪纸更多的是纸张使用和图案元素的不同。傣族艺术元素五彩缤纷大多富有宗教元素,善用孔雀、大象、牛羊、荷花莲花等动植物。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傣族剪纸方法、认识傣族元素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傣族艺术文化,要利用地方独特的少数名族生活背景对教学活动加以辅助。傣族艺术文化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学生应该在剪纸学习过程中同时了解到其他傣族艺术形式,在课程结束后应该有独立客观的欣赏傣族艺术作品的能力。运用到课堂中,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播放了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舞蹈视频进行教学的导入,视频结束后,教师用了傣族方言与学生问候,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除了孔雀舞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傣族还有什么艺术形式呢?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教师趁热打铁代入课题傣族剪纸。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对于家乡的文化渴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有些对家乡文化有所了解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想要表达。在这个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加入有趣的视频和方言的形式,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是能够观察到身边的一些事物特征的,所以当这些学生在日常中观察到的细微事物出现在课堂上时,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而这些细微的事物例如孔雀、金色等元素正是潜藏在日常生活里傣族的艺术表达。2.2教学实施中直观示范法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傣族剪纸的艺术特色别具一格,傣族剪纸的纸张一般颜色鲜艳,方式分凿和剪,有经验者往往能不需要起稿便可直接剪,凿的方式则需要图稿。根据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提到的“教学的恰切秩序应该从自然去借来,不能受到任何的障碍。”而考虑到小学生的可接受性,选用剪的方式来与课程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同时简单易懂,其次是不应该选用太复杂的图案。课程中在剪纸的手工课中加入傣族剪纸的元素,适合由教师现场示范后学生亲手实践的方式来进行。运用到课堂中,在课程示范中先将事先制作完成的傣族剪纸作品展示,讲授傣族剪纸使用的纸张和普通纸张之间的区别:傣族剪纸会使用自己制作的构皮纸,颜色会选用鲜艳的红色黄色蓝色等。之后挑出局部进行分析和现场示范,示范的时候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例如,在傣族姑娘的完整剪纸作品内范围缩至单独傣族姑娘的服饰纹案或者傣族姑娘的轮廓。学生开始学习教师的剪纸技法,临摹傣族元素剪纸作品。掌握技法是实践课堂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巡视指导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用具方式、剪纸方法。2.3课后拓展贴实少数名族生活背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提到“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美术课程的任务不宜太复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发扬与继承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在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引导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格局。实践则是能让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及名族文化交融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傣族传统、感受傣族风情、欣赏傣族艺术。所以,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程总结教学内容,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注意到景谷有诸多佛寺(当地人称缅寺)共计108座,其中最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塔包树,树包塔”更是当地傣族人民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教师留下作业布置:去过“塔包树,树包塔”的同学很多,可是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缅寺的建筑喜欢用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建筑内的装饰喜欢用什么图案呢。这是从侧面引导学生在课后去了解傣族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特点。面对小学生不应该直接提出去观察建筑风格或者是装饰特点,而是让他们去观察形状颜色符号,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对祖国每一片土壤的热爱,不仅是作为义务教育下的小学生基本要求,更是对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美术创作奠定了基石,让美术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将美术作品赋予思想感情和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是美术教育中将其升华的重要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思想价值的提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观,激发起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美术教育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傣族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地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升华了名族文化认知格局。教育者应该更多开发与建设地方课程,少数名族的艺术与一些现代艺术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如何更好的融合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去积极研究的。将美术知识与地方文化相连接好,关注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认识家乡少数名族的同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感受中国梦的伟大名族复兴。

参考文献:

[1]杨蕴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知识生成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9(08):87-93.

[2]张雨薇.小学英语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探究[J].辽宁教育,2019(01):86-87.

[3]盛媛媛.浅析陕北剪纸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31+133.

李思霖 红河学院工艺美术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