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的思维导图应用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图像在信息记录和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术是视觉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图像形式出现的可视化教学方法,其特点与美术教育不谋而合,并为美术教育的新课改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该文将在美术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作为实践案例,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鉴赏对象,从而进行深入思考,使美术教学更加多样化、立体化。
关键词:图像;思维导图;美术鉴赏教学;可视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而言,寻求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一定的关联。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发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突破学生惯性思维的学习工具,通过图文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将思维导图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意义作为论点,分析提升美术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经常被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其有利于人们在大脑中形成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大脑中产生的想法,利用颜色、图像、符号、关键词等对记忆点进行记忆和加工,从而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思维导图的制作充满了艺术性,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人们想要记忆或思考的事物。由于个体的多样性,每个人制作出的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但是它们始终以中心思想为核心向四周分散并形成各大分支,每个分支有它独特的主题,每个主题又由相应的分支组成,形成各种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联想性、条理性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二、视觉时代下思维导图的价值
美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眼中,能够利用图像的方式将文字艺术加以形象化,且达到的效果会优于文字。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视觉艺术媒介传播新闻、进行广告宣传。视觉艺术的发展表明,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固有的美术教学方式和呈现方式将以更具视觉艺术效果的方式体现出来。视觉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时的意识形态有了新的转变。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加入图像或图表之类的有关视觉的内容,更能刺激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英国学师东尼•博赞就曾设计出“博赞有机学习法”,即思维导图学习法。其将一些对个体本身有意义的事物作为符号以加深人们对事物本身的记忆。人们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图像记忆具有特点的事物。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美术中的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三、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在美术教育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而且能够使美术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需要思考的事物变得可视化,以此加强学生在绘画方面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成效。
1.激发学习兴趣近年来,部分教师未能重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美术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只有将美术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效提高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成果。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弥补以往的教学方法的缺陷,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改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绘画功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图像、色彩、符号等作为关键性的元素。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教学,能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有利于教师开展美术教育课程。
2.优化美术课程教学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并分析其内涵和意义。如,教师在讲授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时,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深刻的认识,并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色彩识别能力和绘画能力,从而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通过合作了解自身在绘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知识点进行从难到易的分析,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再一次整合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印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便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3.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课程,学生以听和记为主,或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容易让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很简单而缺乏对课堂内容的深入学习,容易让学生眼高手低。而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这种思维性较强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美术教学的采风课程中,教师在确定采风主题后,可以让学生对采风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对采风地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加入适当的想象力,从而使创作的作品整体层次更加清晰明了。在思维导图中,除线条、符号、图像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风地中的重要色彩,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作品,从而加强学生对采风地的记忆和对此类绘画的了解。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场景进行详细的描绘,并鼓励学生主动收集相关材料,制定学习目标。
四、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
1.思维导图能够使美术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在美术学习中,突出绘画作品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该节课的教授内容正确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该节课中学习的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绘制思维导图的良好习惯,便能通过思维导图厘清自己的创作思路,运用正确的绘画方法,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2.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创作出灵活多样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向,使其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遵从自身的想法进行记忆和创作,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脑海中奇怪的、有趣的、新颖的想法表达出来,并通过色彩、线条、图像等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构图能力,并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美术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兴趣,最终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找到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4.在技能比赛中训练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在技能比赛过程中加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思路框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知识和新的创作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系列的技能比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举办比赛的主要目的。将思维导图融入比赛,有助于学生厘清设计思路,提升专业能力,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可以将短时间内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梳理和分类,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处理信息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满足自身的教学或学习需求,提高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专业技能。无论是手绘的思维导图还是电子思维导图,都是为了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学习和训练而存在的。
参考文献:
[1]杨艳敏.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学周刊,2019(34).
[2]潘妍宏.基于思维导图的高师美术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9(20).
[3]陈小凤.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19(14).
作者:刘晓洁 单位:长春市知和动画中等职业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